王铎书宗“二王”,十三起学《集王圣教序》,临之三年,字字毕肖。尝言:“《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其行书浸润在“二王”又汲取众家之长。既有“二王”的秀逸,又有极强个人特点。
现存王铎临《集王圣教序》是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他三十四岁时所书的《为景圭先生临集字圣教序册》,在保留原碑形神的同时,加强了单字的书写性,以势为主,用笔简约、爽利,流畅之中蕴含刚健之力。结体更加灵活多样,行气贯通。虽字字独立,但顾盼生姿,浑然一体。体势跌宕欹侧,纵横腾掷,章法错落有致,自然流畅。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
卒谥文安。河南孟津人。
王铎对古法非常重视,且自学书始便崇“二王”,曾言:“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其不仅重视古人笔法,亦甚留意其结构,认为:“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雅,易学故也。”可见,王铎既重视前贤书法传统,又能把学习古帖法度与自由创作巧妙结合,终成一家。
王铎十三岁始临怀仁《集王圣教序》,并经过三年临习、揣摹、精研,便对此帖字字逼肖。其尝言:“《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
从王铎所临《集王圣教序》可清晰看出,其对右军书法体势之把握较为精准,看似改造颇多,实则体态之俯仰向背,笔笔不离根本,能使略显刻板之集字作品笔势飞动,行气贯通,自然流畅。 《集王圣教序》与王铎临本对比,发现王铎书法既从王书出,又有所创造。王铎临本中涨墨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作品之节奏感与韵律感,使书作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丰富了作品内涵。王铎将结体作了大胆处理,将字组中单个字之粗细、开合作加强之势,使书作在字组处理上显得更为统一和谐。
《集王圣教序》、王铎临本
笔势飞动,墨有渗涨,意能圆润,出神入化,足以与古人比肩。王铎之书法艺术既顺应时代变革潮流,又不为过分,既展现个性,又不离古法。
《集王圣教序》、王铎临本
而王铎更关注的是“势”,起收笔都很果断,线条灵活,毫无犹豫迟疑之感。他将原帖中不得势、偏于楷化的点画,用更流畅、率意,更符合行书审美和书写规律的笔势去临摹书写。
王铎将《集王圣教序》中仰俯、转侧、向背、疏密、大小等结构特点发挥到极致。偶遇左右停匀、上下齐平的字,则或伸左而抑右,或收上而放下,有意打破其固有的均衡,使之参差错落,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奇趣横生。
由于原帖“集字”和刻本的局限性,很多点画、结构相对孤立、静止,做不到“上皆覆下,下以承上”,往往没有“上皆覆下,下以承上”气脉贯通的生命力。
王铎在把握了《集王圣教序》原貌的基础上,活学活用,在处理字与字关系时,将行书的“书写性”突显了出来,弥补了上下字势呼应不足的遗憾。
在章法处理上纵有行,横无列,字间错落有致,同时通过对字的大小和结构的多样处理以调整行气达到整体章法的和谐。在“势”上加以发展,有限的“形”获得了延伸,从而使整体气息更通畅。我们在临摹时不能一味追求“像”盲目临帖。这是需要学书者注意的,不论是临《集王圣教序》还是借鉴王铎临本。临帖要独具慧眼,带着批判性的思路去临,如此才能使学书之路得以顺利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