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7600189005
邮箱:shuhua@lapsang.cn
QQ:4701783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正山堂书画院
陈永君—“正山堂杯”全国第三届茶文化书画展作者推介
发布时间:2018-6-20     来源:本站     作者:正山堂书画院     浏览:1173


陈永君,1973年出生,浙江义乌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玉湖书社成员,澄心书社社员,金华市书画院特聘画师,义乌市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师,义乌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义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


中国书协“朝圣敦煌”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优秀奖

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览

全国第六届楹联展

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

全国首届手卷展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法大展

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第二、三、四届草书展

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

全国首届小品展

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

 “刘禹锡奖”全国书法展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展

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

 “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展等中国书协的展览三十余次

《书法》杂志第三届(2010)中国书法中青年“百强榜”提名奖

“百惠杯”第四届(2012)中国书法中青年百强榜百强

《书法》杂志“宝地杯”中国书坛风云榜入围奖

获第四届中国海丝书法大展赛金奖

山西文联“和谐中华”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

全国首届“杏花杯”书法大展金奖

《书法报》“水墨茶道”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全国文房书画艺术大赛一等奖

“廉江地税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涌泉杯-浙东书风”第二届全国书法大赛银奖

“凯歌杯”中国书法百家精品展二等奖

首届“英才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

首届“四堂杯”中国书法精品展三等奖

“魅力湖头·李光地文化”全国书法大赛铜奖

“感恩杯”第三届全国孝文化书法展三等奖

第五届浙江省青年书法选拔赛三等奖

首届“沈尹默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第二届建文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三等奖

第四届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展铜奖

第三届“康有为奖”书法评展优秀奖

浙江省第六届“陆维钊奖”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铜奖

2011年、2012年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年度奖”提名奖

2014年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年度奖”





中得心源  笔放新辉

走近陈永君的翰墨艺术

 

     没有艺术色彩的装点,没有高人一筹的学历,见到真人,或许不敢相信他就是我们义乌书法界的获奖专业户,在全国各类高手如云的书法大赛中斩获大奖如囊中取物。人们不禁要问,他的成功源自何处?今天让我们走近陈永君,探访他走过的艺术之路。

 

     识字伊始,陈永君就爱上了书法,接着就是为自己的所爱不断付努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古人说“退笔如山”,用来形容陈永君也非常恰当,他练字产生的废纸、废笔如果堆积在一起也可以车载斗量了。沉迷于练字,挥毫泼墨,至于废寝忘食是他年轻时的家常便饭。由此积累了深厚的笔墨功底。成名后应邀书写的长达数万字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册页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功力,这种大型创作,犹如马拉松赛跑,没有驾驭笔墨的娴熟技巧跟本不行,有了笔墨技巧而没有耐力也不行。如果勉强尝试,或者半途而废,或者前后不一,运笔时捉襟现肘,暴露自己的缺陷,最终草草了事。而看他写的这个大型册页,无一笔苟且,字字珠玑,整体上神完气足。能给平静的读经带去艺术上的视觉震撼。

 

      为自己的爱好努力付出的人很多,但真能做出成绩的人极少。有人说,人生都是玩家,只是层次不同而已。有些人玩出了名堂,能够引领、影响其他相似的爱好者。陈永君就是这样一位书法玩家。他之所以成功,除了自身的刻苦努力之外,还要归因于他的艺术禀赋,或说悟性、灵气。他的悟性,帮他较早地突破了艺术道路上的瓶颈,将积累的功力释放到他的创作中。

 

      说到书法学习,不得不说临摹。临摹碑帖是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是走进书法殿堂的“华山一条路”。因此,学书法最怕不临帖,脱离字帖自我瞎练,自我创新、自我标榜,其实是不会汲取经典作品的好处,是学书法之大忌。当然,走入另一极端也很难成功,只会临摹,不会创新,“入而不出”“学而不化”。所谓的厚积薄发,厚积是临摹功夫的积累,而薄发就是出帖,摆脱范本的羁绊。

 

      能否薄发?薄发的效果如何?这要取决于人的灵气和悟性。陈永君的优点是“入而能出”,过人之处是“稍入即能出”,别人是蓄积多年的功力不能“薄发”,他是略微尝试即能汲取精华,化作自己的养份,使作品焕发神彩。也就是刘熙载说的“古化为我”。这是他最另同行艳羡的艺术禀赋。

 

      陈永君在书法上的成功已是有目共睹,然而他的艺术领地还有国画和篆刻。书画印是传统艺术中相得益彰的三朵奇葩。能在其中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已属不易。陈永君却能使自己的艺术生命在三个领域都放光彩。篆刻,虽然印出来只有朱白两色,但方寸之间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运腕奏刀,以刀代笔,与挥毫运笔有异曲同工之妙。书法,毛笔在宣纸上游走而形成的痕迹,也只有黑白,但墨分五彩,比起篆刻的朱白二元,显然多了许多变化。国画,在水墨黑白渐变的基础还可以加色彩,手法就更加丰富了。陈永君打通了三个领域,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技法的融会贯通,使他的创作更加灵活多变。

 

      余秋雨说,“当代人学习古典艺术,最容易追慕一种意态特殊的风格,而又常常把这种风格变成一种执拗的习气。习气再美再浓,也会缩减继续伸发的空间,越走越窄。”陈永君也深明此意,为了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更具潜能,他毫不犹豫地回归到传统,尤其是二王帖学一路,下足了功夫,因此他的作品初具自己面貌的同时,不失雍容典雅,没有执拗的习气。又因为他取法广博,帖学一路的书家皆有所涉略,而又能融入到创作中。因此,在欣赏他的作品时,很容易得到美的享受,但在评价他的作品时却有点犯难,不易清晰地看出是受某家某派的影响。镕铸百家成一家,在他的作品中已是越来越鲜活的形象。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这副集杜甫诗句的对联正可用来说明陈永君的艺术创作道路。他笔下的作品古韵盎然,而又处处洋溢着新意。这新意正是古韵积蓄到一定程度的自然流露。人们经常说张扬个性,这句话用在陈永君的书法创作上并不准确,他的个性不是张扬出来的,而是流露出来的。相反,如果胸中没有“古意”,没有积累,刻意去创新,往往会走向形式主义,单薄而不耐看。

 

      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艺术的道路上一旦找到心中的泉源,这汩汩而流的律动将不断滋养着艺术生命。思接千载,妙契古人。得心应手,笔放新辉。简单的一支笔,在陈永君的手上、在水墨交融中不断变幻出绚烂的艺术之花。

 

 

                                 陈俊生    于丁酉金秋






陈永君作品欣赏




作品名称 《郁达夫过义乌诗一首》

作品尺寸  68x46cm




作品名称《前贤咏义乌诗二首》    作品尺寸 46x30cm




作品名称《陆游题绣川驿》     作品尺寸 138x68cm




作品名称 《王祎绣湖一首》     作品尺寸 138x68cm



作品名称 《楼杏春忆江南一首》     作品尺寸 68x68cm




作品名称 《方孝孺绣湖诗一首》     作品尺寸 68x46cm




作品名称 《客因心未七言联》     作品尺寸 138x23cm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