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朱存理在《铁网珊瑚》中记述:“书法自古至今,皆有沿袭。由魏、晋、六朝、隋、唐以至于宋,其遗迹皆可考而知。惟米元章英资高识,力欲追晋人,绝轨同时……故能脱略唐宋,齐踪前古,岂不伟哉!”
米芾《虹县诗帖》全卷
米芾(1051-1107),初名黻,41岁改为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能善文,擅书画。著有《海岳名言》、《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多种。
《虹县诗帖》墨迹本,纵31.2厘米,横487厘米,共37行91字,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该帖为米芾晚年行书大字作品。
此卷用笔纵侧,飞舞畅逸,清王鸿绪跋称:“动笔迅劲,劲处有柔点,迅处有婉致。具超尘绝世之概,饶明规矩之奇。”墨韵高古,更见生动。
虹县是安徽泗县旧名,处于汴水之上,是米芾往返汴京(河南开封)和润州的必经之地。从帖中诗句“天使残年司笔研,圣知小学是家风”推断,此帖作于米芾搭乘船只,沿着运河前往汴京赴任途经泗县之时。次年三月,他便去世了。
米芾《虹县诗帖》局部
《虹县诗帖》内容为米芾自作七绝与七律诗各一首。
虹县旧题云:
快霁一天清淑气,健帆千里碧榆风。
满舡书画同明月,十日陏花窈窕中。
再题:
碧榆绿柳旧游中,华发苍颜未退翁。
天使残年司笔研,圣知小学是家风。
长安又到人徒老,吾道何时定复东。
题柱扁舟真老矣,竟无事业奏肤公。
米芾在诗中描写了雨过天晴后运河沿岸的风光旖旎以及赴京为官的心境。诗歌选辞炼句十分讲究,平易奇险兼而有之。
米芾《虹县诗帖》局部
《虹县诗帖》用笔劲健迅疾,有力可扛鼎之势。他在书写时有意加强毛笔与纸的摩擦力,在少墨的情况下会出现丝丝枯毛间有白痕的“飞白”现象。
米芾首次蘸墨,写了“虹县旧题”四字;第二次稍蘸墨,连写“云快霁一天清淑”七字,墨色枯劲,出现“飞白”;第三次饱蘸墨,写了“气健帆千”四字;第四次连写“里碧榆风满舡”六字,再次出现“飞白”。米芾用墨极尽干湿变化之能事,这对其作品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米芾用笔有出神入化之境,既可“沉着痛快”,又能及时稳妥地收锋。宋代姜夔《续书谱·真书》称:“翟伯寿问于米老(米芾)曰:‘书法当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
米芾《虹县诗帖》局部
米芾书法纵得出、擒得定、拓得开、留得住,足见其卓越的控笔能力。在《虹县诗帖》中,此特征非常明显。在收笔时,米芾还常利用毛笔的弹力和反作用力使笔毫直立收锋,因此在其书迹收尾处常能见到墨点痕迹。
米芾将字型的大小对比表现得非常悬殊,使章法气势更为跌宕起伏。这种轻重大小的变化也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虹县诗帖》虽然每行只有数字,但其体势忽左忽右摇曳而下,呈现出宕逸之势。
米芾强调书法要提倡意气风发、天成自然。他曾作诗云:“(书法)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他的书法淋漓畅达、飘逸洒脱、章法多变、气势宏大。
米芾《虹县诗帖》局部
苏东坡评价米芾:“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钟繇)、王(王羲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赵孟頫在《论宋十一家书》中言:“米老书如游龙跃渊,骏马得御,矫然拔秀,诚不可攀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