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历九年(774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堂连句》。时颜氏66岁。
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全册
《竹山堂连句》册,绢本,楷书,十五开,各开纵二十八点二厘米、横十三点七厘米不等。此书作原装裱形式是整幅,后割裱成册,几近百衲,章法已破。
有宋“绍兴”“御府之印”“缉熙敬之”,明王世懋,清梁清标、安岐,近代叶恭绰,现代张珩等鉴藏印。
册前裱边有楷书“颜鲁公竹山连句诗帖,上上品”一行。后纸有宋米友仁,清姚鼐、铁保三段题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詹景风《东图玄览》,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安岐《墨缘汇观》著录,刻入《秋碧堂法帖》和《朴园藏帖》。
《竹山堂连句》的书法水平,似乎见仁见智。
欧阳辅《集古求真·卷十三》《秋碧堂法书》条云“或许为鲁公杰作,或讥其伪作”。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遒劲雄逸而时时吐姿媚,真蚕头鼠尾得意笔。大较与《家庙》颉顽”。
清安岐《墨缘汇观》“结字端严,运笔裕如,有天然沉着之气”。
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波磔间已用古藤古钗之脚,则是精熟争坐行书而用于正楷”。
《竹山堂连句》帖后跋文
《竹山堂连句》中大量俗字的运用、结衔的随意,书写的漫不经心,似乎一反颜真卿字学世家、忠烈老臣的形象。然而考察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以为这些都是颜氏真实的性情和他在湖州时的心情的直接流露。
具体到《竹山堂连句》书写的历史情境,还要考虑到颜真卿在任湖州刺史间的经历:“(真卿)政尚清净……而耽嗜文籍,卷不释手。初在德州,尝著《韵海镜源》,遭难而止。至是,乃延集文士,纂而成文,古今文字该于理者,摭华撮要,罔有不备,为三百六十卷。以其包荒万汇,其广如海,自末寻源,照之如镜,遂以名之。又著《吴兴集》十卷,《庐陵集》十卷,《临川集》十卷,并行于代。”
《竹山堂连句》局部
把这些综合在一起,所看到的就是一个血肉丰满的鲁公形象。在忠君的大义上绝无苟且,在生活上、文字上时而滑稽的鲁公。
《世说新语》所记魏晋世家子弟、朝廷重臣的逸事,也不过如此!正是欧阳修的所云:“唐人笔迹见于今者,惟公为最多。时期巨书深刻,或托于山崖,其用意未尝不为无穷计也。盖亦有趣好所乐尔。”
因此,考虑到《竹山堂连句》帖的具体情境,联句作诗,在文辞上争奇,在书写上何不可释放性情以彰显才华,以示博雅?偶尔在字法、笔法上“戏谑”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竹山堂连句》在用笔结字上,尤其是小字加注,栉比错落,奇姿纷呈,是颜氏楷书章法中未经刻手修饰的绝无仅有的一手材料,或正是山谷所说的“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的体现。
《竹山堂连句》局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