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7600189005
邮箱:shuhua@lapsang.cn
QQ:4701783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正山堂书画院
“重线铺毫,细画提笔,章草隶意,纵横捭阖”——蔡襄《陶生帖》
发布时间:2022-12-15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1     浏览:215




苏轼盛赞蔡襄:“自顔、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彫落磨灭,五代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顔、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国初,李建中号为能书,然格韵卑浊,犹有唐末以来衰陋之气,其余未见有卓然追配前人者。独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图片

蔡襄《陶生帖》




《陶生帖》,草书,纸本,纵29.8cm×横50.8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作于上京途中,与其它草书如《入春帖》、《贫贤帖》等风格大相径庭,重线铺毫,细画提笔大量参以章草隶意,“手”、“五”(徐邦达认为是‘正’字,曹宝麟认为是‘五’字,亦有人为“三”字)两字就是很典型的章草,用笔圆润厚重,纵横捭阖,应是蔡襄轻松自得而信手得来,行笔较快,诸类风格蔡襄所书因是不少,可惜现今仅传此件。




图片

蔡襄《陶生帖》局部




蔡襄对自己这类风格颇为得意,沾沾自喜之余称其为“飞草书”,亦称“散草”、“飞白书”,他自己说:“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可见自信满满。苏轼也在题跋中赞同:“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此帖与其它帖风格迵异,应是在帖中提到十年前宋绶赠于的散卓笔有关。蔡襄书写对文房四宝极其讲究的,书写时会作各种尝试。曾写过《文房四说》,在其中说“笔,用毫为难。近宣州诸葛高造鼠须散卓及长心笔,絶佳”


蔡襄那时散卓笔还很贵,而且他非常喜欢用,因为他觉得“散卓笔心长,特佳耳。”锋长又软能产生丰富的线条,在之后的苏轼却是极讨厌的,觉得锋长又软“用毫为难”,每每醮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字如“厚皮馒头”,不如用普通的笔。




图片

蔡襄《陶生帖》局部




蔡襄,字君谟(1012-1067),号莆田居士,谥号惠忠。


步入壮年后,风华正茂,从福州任职五年后回到政治中心,政治荣誉达到顶峰,春风得意,与仁宗帝君臣相宜,书法亦成为“朝体”,米芾说:“韩忠献公琦好顔书,士俗皆学顔书,及蔡襄贵,士庶又皆学之。”这时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笔酣墨饱,留下精品很多。


蔡襄逐渐从遍学诸家中破茧而出形成自己风格,此时取法由唐入晋,欲在精神上追求魏晋的淡泊天然,他认为“书法惟风韵难及,虞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经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住房领,不可以言语求觅也。”




图片

蔡襄《陶生帖》局部




他潜心研习二王,钟繇,张芝等,而且尤其喜书章草,这种被世人尘封的书体蔡襄却觉得古意可爱,常常用功不懈,反复临摹,曾在题《钟元常荐季直表》云:“丁酉清和下浣,宿雨新霁,长林如沐,小斋萧寂,漫临一过,似觉尘远。莆阳蔡襄。”所以在很多的作品中会有不经意的流露,而且这时的蔡襄颇具创造力,利用章草和飞白写出自己颇具得意的“飞草书”


后人评“古人以散笔作隶书,谓之散隶,近岁蔡君谟又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亦自成一家。”此时蔡襄行草书的学古已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融晋唐遗韵于自我的理解中,可以驾于法度之外,追求神韵自然。




图片

蔡襄《陶生帖》局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