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7600189005
邮箱:shuhua@lapsang.cn
QQ:4701783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正山堂书画院
“吉光片羽无一点尘俗气” 王献之《鸭头丸帖》
发布时间:2022-1-24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1     浏览:867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的代表作之一,自北宋以来就流传有序,全帖神纵情驰,流美清秀,可谓吉光片羽无一点尘俗气。清人吴其贞在其《书画记》中对此帖甚为推崇,评其为“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图片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

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官至中书令,世称“大令”

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


图片

王献之《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唐摹本,绢本墨迹,纵26.1厘米,横26.9厘米,全文2行15字,现藏上海博物馆。系其致友人之便札,本幅无款。此帖全文为“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从帖中语气来看,应当是有人已服用过鸭头丸,但感到效果不好,因此告诉王献之这个情况。王献之服后,觉得果然如来信所说,所以回信约这位朋友明天聚会并将求教。

 

《鸭头丸帖》用墨枯润有致,燥润相杂。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变化。此帖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质朴;笔迹转折清晰,起落分明,气脉相连,系王献之“极草纵之致”,变通古法,于神驰之际寄兴于万象、潜心于笔端的真趣流露。

 

图片

《鸭头丸帖》虞集题记


《鸭头丸帖》自北宋至明代,其递藏过程明确有序。北宋之时,《鸭头丸帖》藏于内府,此帖上有宋徽宗时刘贵妃所用“奉华堂印”和“德寿”二印,还有徽宗年号“宣和”印;南宋亦为内府所藏,此帖之后有宋高宗跋语,并有“绍兴”、“御书之宝”等印章;元文宗之时将此帖于“天历三年正月十二日,敕赐柯九思侍书学士,臣虞集奉敕记”,帖后并有柯九思题跋。


明代此帖再次流入内府,有记载明神宗朱翊钧十分喜欢此帖并随时携带:“神宗讳翊钧,穆宗子,留心翰墨,毎携大令《鸭头九帖》、虞世南《临乐毅论》、米芾《文赋》以自随。明后期因战乱等原因此帖再次流入民间,并经历吴用卿等人之手流入清代。


图片

王献之《鸭头丸帖》


清中期以后,特别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对书画重视程度颇高,使大量的私人收藏进入内府,最后形成官方收藏日益兴盛,私人书画鉴藏逐渐走向衰落。但《鸭头丸帖》,却一直藏于民间,正如叶恭绰有诗云:“神物孤传宝鸭斋,三希以外竟沉霾。宋元明概归中秘,未入乾隆宝笈来。如此有名之墨迹,乾隆之时却未流入内府,也是甚为有趣的事情。


《鸭头丸帖》流传至清代光绪年间,先由廷雍收藏又因为他与徐树钧一起在北京做官,二人关系密切,平时交往颇深,于是在1882年将《鸭头丸帖》转给徐树钧。而1910年徐树钧去世之后,《鸭头丸帖》由其三子徐汉立所藏,后辗转被叶恭绰于1929年在上海所得,1949年又被上海文管会(即上海博物馆)收购。

 

图片

《鸭头丸帖》题签


另外,此帖帖前有明代进士王肯堂题签“晋尚书令王献之鸭头丸帖”,帖后有北宋柳充、杜昱观款,南宋赵构题赞,明王肯堂、董其昌等题跋。曾经北宋宣和内府、南宋绍兴内府,元天历内府、柯九思,明内府、吴用卿等鉴藏,历经《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肪》《画禅室随笔》《妮古录》《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淳化阁帖》《大观帖》等摹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