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7600189005
邮箱:shuhua@lapsang.cn
QQ:4701783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正山堂书画院
贾长城

贾长城,别署涤斋、清荷。1968年生于洛阳,1997年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7年被聘为中国艺术创作院书法创作院副院长。现为河南省政协书画院常务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商丘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商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创作研究生课程班。


贾长城书法


书法启蒙于贾鸿钧先生,后入台湾李友祥先生(字丘原)门下。作品入选全国第六、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全国首届、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第三届书坛新人新作展,第八届中青展获三等奖,曾获韩国第二回国际艺术展和第九回东洋美术大展银赏,日本57、58、59回国际文化交流书道展览金奖,新加坡“醒狮杯”书画大赛特等奖。曾任《实用书法》编委、《中国硬笔书法大成》特邀编委兼艺术指导,并被聘为中国三峡书画艺术馆顾问、长白山文化艺术传播中心艺术指导。《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润格博览》、《中国书法全集》、《世界艺术届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外名人辞典》等书画集或辞书皆有条目、作品及传略载入。 出版有《贾长城书法作品集》》、《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作品集.贾长城卷》,先后在广东、青海、云南等地举办个展联展,国内百余家报刊杂志、电台曾做专题报道。




梁园有笔 墨海生花

—谈贾长城书法艺术

胡传海


世纪初,应贾长城之邀,抵商丘参加贾长城书法研讨会。商丘为中原古城,登重楼,轩窗四列,外织雕栏,房屋栉比,游人如织,千年战事,化为烟霞,唯我等二三文人墨客登楼凭吊,存此怀古之心。初次看贾长城作品深感震憾,想起刘一闻曾对我言,商丘有一贾长城,字写得极好,看来此言不虚,在其作品研讨会上我谈了自己的看法,但究竟谈些什么,已记不清了。但其作品丰富的表现力却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返沪之时,长城兄夫妇一路风尘相送,抵达时已凌晨二三点,夜阑人静,感怀之意隐隐,彼此抱拳而别,不复再见。后常在报章杂志上见其消息,知其屡屡折桂并获兰亭大奖,我知其琉璃砚匣,镇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也。中原书坛有此大将,可谓幸事。


贾长城作书,入则重规叠矩,古意盎然;出则奔轶绝尘,妙趣横生。其临仿古帖,毫发精研,一丝不苟,从颜平原到何绍基,取宽博之势,得苍茫之气,用浑厚之笔,获精到之致,书来随心所欲,信手变化,得鱼忘筌,正如晦翁所言“放意则荒,取妍则拙”。中侧并用,方圆互施,燥润相参,大小共现。可与古人相接,非用功至勤者难以至此,其作品间杂篆隶及八分,独存厚古之心。贾长城作书时取平正之势居多,然其穿插、大小、粗细、映带、燥妍等手段巧妙之运用,使作品充斥一种生气活力,项穆认为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斜;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涩;第三要闲雅,闲则运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以此三要看长城之作,可谓暗合之至,可见贾长城书法出自传统并得其精要也。


正山堂书画院
◎华喦诗(60×29cm)


贾长城之作不唯有古意且具时趣。当今书法盛行以隶入行,改横势为纵势,贾长城也汲取了这一特点,由于隶意字的掺入,形成了一个个顿挫,使纵势略有阻碍,一如瀑布飞涧而下,一回三折,更具妙趣,时人书作讲章法求效果要求局部点画,贾长城在创作大幅作品时以气势盖之,眼底多成字,一笔书就。近人作书或为某家某法之囿,或天马行空,无根无底。为书之妙,妙在应变无方,字形在纸,笔法在手,笔意在心,笔笔生意,化百字百派为我所用也。贾长城可谓得此三昧。


商丘传千年人文之精萃,承传统文化之奥义,如贾长城之书法青年贯通融会碑帖之菁华,矻矻于笔墨氤氲之中,前途自当无可限量,唯假以时日可也。


(胡传海,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杂志执行主编)



正山堂
◎般若(33×24cm)





多与少

——贾长城书法的意义

严学章


看了贾长城的书法作品,我下意识地想到去年写的一副联句:“舍弃八九,留取一二。”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充满诱惑的事物实在太多,怎样于物欲横流的时代场景里,保持独善其身的操守,是当代书法人必须面对的人生和艺术的双重课题。我以为,贾长城对上述课题的“解题”颇有心得,且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正山茶叶
◎八大山人诗(35×22cm)


贾长城的取法很广博,楷行隶篆、碑帖文野皆有涉猎,这么“多”的胃口弄不好便会走向消化不良,但贾长城却偏偏消化得很好,使书风趋于单纯,且能以“一”贯之。他所擅长的行草书,是行中有草,草中有篆隶,时而还有楷势的加入,整体上“不同而和”,统一在自己基本的风格图式里,显得很纯粹;他偶而也写些篆隶作品,但篆隶中又有行草的意趣,畅达而不呆滞,同样地显得纯粹。这种由“万”而“一”、化“多”为“少”的能力,仅靠笔墨功夫是难以奏效的,它源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他是创作主体“自性化合”的结果。仅从这一点上,我不得不佩服贾长城的艺术天赋,或者是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悟性”。


道家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论,书家有“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之喻,无非是讲了宇宙万象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秘奥。作为书人,须“先守一家”,是“少”;后通百家,是由“少”而“多”;最后“自成一家”,是由“多”而“少”。贾长城于书法的进取,先由楷隶切入,用功长久,以正笔墨骨架,由“一点”而穿透到书法之堂奥。继而便把秦汉直至明清的不同书体风骨予以观照整合,由“多面”而宏观书法之纵横,以“醒”笔墨意势,从而由“少”而“多”地拉开书法学习创作的方阵。在统观全局的基础上,他又着力于颜真卿、何绍基行草式样的经营取舍,彻悟到自己在书法笔墨精神上的契合点,由“多”而“少”地渐进到书法学习创作的突破口,以立笔墨格调。他目前书法创作的基本格局,都是在颜真卿、何绍基这“一点”上而生发开的,无论是把篆隶行草冶于一炉,还是把籀篆气、金石气、古拙气化于行草书创作,抑或把古雅经典与现代意识相融通,都笼罩在颜真卿、何绍基的行草气局里。当下的贾长城,行草书代表其创作的最高成就,酣畅而逸气代表其创作的主打风格,空灵而通脱代表其创作的基本境界。这便是贾长城在书法学习创作上所达到的“一相”,它既是其由“多”而“少”的升华,更昭示其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未来生发张力。


正山堂书画院
◎陈眉公小窗幽记二则(38×16cm)


在抵达书法艺术彼岸的过程中,做到由“少”而“多”者大有人在,能做到由“多”而“少”者则凤毛麟角。在我看来,实现书法学习创作上由“多”而“少”的升华,根本因素不在笔墨的优劣这些形而下的经营,全在于精神修养这些形而上的磨砺。这里的贾长城,正是在精神修炼的层面上苦心孤诣,才有他在书法造诣上的由“多”而“少”。贾长城以“涤心斋”名其居,可见其有涤荡心灵尘埃的深意。他崇尚明末四僧(八大山人、弘仁、石涛、石溪),特别是弘一法师的处世境界,书法之外注重“涤心”,修炼“静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别是一场大病后得以返观生命价值意义之本相,更使心灵得以净化,人生和书艺渐复归于“一”。人生的境界决定了艺术的境界,贾长城的经历再次证明了这一真谛。


中国楹联学会
◎诗人玉屑二则(27×27cm)


当今书坛,多了金钱的贪婪、名利的匆忙、技法的比拼、“假唱”的泛滥和心灵的浮躁,试问美在哪里?真在何处?在以展览为中心的创作模式下,贾长城已有不俗的成就,这固然可喜可贺,但一个为书法艺术殉道的人,应视展览获奖为粪土,唯有真我真性情,才是“大我”、“本我”,才是更高境界的“归一”。


二O一O年一月五日于京华三不堂

(严学章:中国艺术创作院院长)





贾长城先生作品欣赏


正山堂书画院
◎陈眉公小窗幽记二则(48×19cm)


武夷山茶文化交流中心

◎陈眉公小窗幽记一则(56×17cm)


中国楹联学会武夷山茶文化交流中心
◎传统言志联一则(30×34cm)


中国水墨画
◎文嘉句(34×23cm)


扇面书法
◎华喦题听蕉图(60×28cm)


明末清初刘芳喆先生拙翁庸言一则
◎明末清初刘芳喆先生拙翁庸言一则(35×34cm)


贾长城书法舍得
◎舍得(47×20cm)


正山堂茶业
◎黄庭坚句(35×23cm)


贾长城书法种地
◎种地(48×32cm)


正山堂书画院
◎竹净荷香五言联(122×21cm×2)


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王冕竹斋集节选(28×28cm)


中国画

◎山明树静(39×19cm)


正山堂书法
◎空观(43×19cm)


“中国楹联学会武夷山茶文化交流中心“成立贺联
◎皎然酬奉系山人题赠(67×28cm)


慈悲书法

◎慈悲喜舍(48×49cm)


正山堂书画院

◎清李鱓诗一首(35×23cm)


武夷山大红袍

◎山野石幽(27×1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