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7600189005
邮箱:shuhua@lapsang.cn
QQ:4701783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正山堂书画院
茶史风流——郑板桥的茶事之美
发布时间:2020-4-28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1529




“茶香酒熟田千亩,云白山青水一湾。若是老天容我懒,暮年来共白鸥闲”,郑板桥的自况之词,栩栩然一位徜徉白云青山边的世外隐士形象,他夜月酒醺,春雨品茗,天机潇洒不杂尘念,与海滨白鸥无间相对......


 1


明清时期的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土豪云集、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有了钱即附庸风雅,玩起了文化,除了攀附权贵,包养小妾,也喜欢结交书画名家。这便给草根画家创造了施展才能的机会;直至清中叶的扬州,逐渐形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绘画商品化市场,聚集了不少画家,其中有数十人被称为“扬州八怪”。


郑板桥在“扬州八怪”里算是名气最大的。尽管有“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年龄大、资质老、文化厚实。但其为人高傲,书画也就清高了许多。而相比之下的郑板桥优势便出来了,板桥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还曾担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为官十余载,他清正刚直 ,政声颇佳,最后为百姓而罢官,所以颇有故事所讲。

2


 
小廊茶熟已无烟, 折取寒花瘦可怜。寂寂柴门秋水阔, 乱鸦揉碎夕阳天。 


罢官归隐扬州后的郑板桥开始卖画,并过上了他的理想生活。

晚凉,有雅客偏偏而至,泡一壶明前松萝茶,与友畅谈天下、书画、人生。书房外翠竹亭亭玉立,晚风轻拂,窗棂上映出清风与竹叶,好一幅墨竹图。


“除烦苦茗煎新水”,板桥一生喜欢品茗,他认为品茗是清雅之事,茶也可以清心除烦。而他也因茶结下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姻缘。


3


 郑板桥喜欢去祭奠古代女名人之墓,到岳阳祭拜娥皇女英之墓,游杭州四处寻访六朝名妓苏小小之坟,这次扬州之游,他便来寻隋炀帝南巡时亡故的宫女坟。 

扬州二月花时也,时年四十二岁的郑板桥到雷塘郊游,本为寻访隋炀帝安葬宫女的地方——玉勾斜宫女坟。但途中口渴思茶,便想找个人家讨口茶喝,但见不远处有一杏花盛开、翠竹掩映的茅屋,便踱步到门前轻叩柴扉,“请问有人吗?”


只见一老妪从屋内走出,招呼郑板桥进屋到小厅堂落座,烹了一碗清茶与其解渴。


郑板桥环视四周,小屋内虽然简朴却很干净,但见墙壁上正挂着他的诗词,感到这家人不同寻常,便开口问道“老婆婆可否认识郑板桥?”

老婆婆道:“久闻板桥先生大名,却不曾见过!”

在这荒郊野外还有自己的铁杆粉丝,郑板桥顿感欣慰,笑着说“在下便是板桥!”

老太婆一高兴,对着屋子喊了起来“小五子,快出来,你所仰慕的板桥先生来了!”


4


只见一面容娇好的青春美少女翩翩而出,走上前拜见郑板桥道“久慕先生大名,尤喜欢读先生的诗词,故抄写出来贴于厅堂。”


郑板桥眼睛一亮,便与端庄优雅、美娴静丽的“五姑娘”开始谈诗说文。在这荒郊之中遇上知音少女,板桥取过随身携带的书囊,拿出松江蜜色花笺、湖州笔、端州砚,搜肠刮肚的将老词新作手录了一份给了这位十七岁的美丽少女。

写完仍觉意犹未尽,乘兴又题一首《西江月》赠五姑娘:




微雨晓风被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朦胧,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板桥想象饶五姑娘的闺中生活应是梦醒日迟迟,赏花煮香茗,茶汤初沸,蟹眼方呈,这茶汤轻沸之音正烘托出饶五姑娘居所之静谧,如闻她寂寞的叹息——夜夜胭脂怯冷。


他写的是眼前景眼前事眼前人,五姑娘得词,捧读再三。她冰雪聪明,恰是情窦初开,为这情意绵绵的“茶词”羞得桃花初染,红霞脸生,低头偷视间脉脉传情。 


慌神间,母亲轻唤“小五,还不快去备饭。”


美人相留,佳人传情,板桥也便没有推辞。吃饭时,板桥了解到此人家姓饶,有五个女儿,四朵金花已经出阁,家中只有小五待字闺中,侍候老母。小五自幼好诗文,粗通文墨,芳龄十七,尚未许配人家。期间,老太婆还说到“小五及其喜爱先生的诗词书画,对先生人品更是崇拜,听闻先生已丧偶,如先生不弃可将小女许与先生。”
板桥一听极为感动,但一想自己年龄已经四十二岁,功名未就,家中清贫,便婉言推辞说“一介寒士,怎敢纳此丽人。”

老婆婆也并非势力之人“我不要彩礼,只要能养活老身就行了。”


如此,郑板桥哪能不动心,对母女二人道“等我两年,我定能考中进士回来娶五娘,不知五姑娘能否等?”

母女俩都答应了板桥所言。

    

就这样,郑板桥游祭宫女坟倒祭得一位活生生、俊俏俏、知书达理的红颜知己来。


5


爱情能激发人的最大潜能,板桥的艳遇,更增加了他寻求功名的欲望。在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成就功名唯有参加科举考试,年近“知天命”的郑板桥更加发愤苦读,于公元1736年考上进士。

在之后的两年发生了一些变故,朝中有人好当官,朝中无人眼望穿。虽已金榜题名,但未有功名。为此板桥在京多逗留了些时日,四处活动,调动关系,为此误了两年的时间,差点失去了五娘。


饶五娘家生活极端困难时,有一富商愿出七百两银子买五姑娘为小妾,三番五次登门并对饶母施以恩惠。饶母心动了,而五姑娘坚辞不从说”板桥先生是道德君子,不会爽约的。”五娘安贫守困,痴心苦等板桥。


此事在扬州广为流传,江西蓼州人程羽宸路过真州,在江上一家茶楼看到一幅书法,写了一幅对联:“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落款是“板桥郑燮题”,程羽宸大为惊异如此独创一体的书法,世间罕少,忙寻问板桥何许人也?

茶楼主人告诉他 :“等你到了扬州一打听,便会知道一切。”


程羽宸便赶往扬州寻访板桥,听到人们议论后,大为感动,这位古道热肠的程羽宸,敬慕之情顿生,立即拿出五百两银子以郑板桥的名义送给饶家母女,以解燃眉之急。


待郑板桥返回扬州,二人相见,情同手足,成为知己,时年板桥45岁,程羽宸60余岁,板桥以兄事之。程又出资五百金为板桥和五姑娘完婚,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自此,板桥夫妇二人情趣相投,情爱弥笃。开始了他们的婚姻生活,陪伴在郑板桥身边对于五娘红袖添香,相夫教子,相伴读书的生活,板桥终生难忘。


数年后,除长卷记之外,郑板桥还有诗映射他与五娘的这段故事:



湓江江口是奴家 ,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6


板桥的茶事之美外,我们读其茶诗似乎能看到竹炉的火膛、清泉的沸汤,连带着茶壶中袅袅的雾气,带着春茶的茶香,也就像在身边。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七十三岁的郑板桥离世。


此时他在扬州书房中的竹炉已是冰冷,茶烟已然消散。凭栏西望,真是个“乱鸦揉碎夕阳天”。他带着竹影兰香、乱石铺街,也带着《西江月》走上了回归兴化的路,终于魂归故里。








文献来源:《北京晨报》/董联桥,《郑板桥与茶的不解之缘》/徐艳文,《郑板桥与茶》/钱时霖,《郑板桥的艳遇 · 茶史上的风流佳话》/陈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