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飞,男,1968年2月生,科技哲学硕士,副研究员。现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高校分会副主席,《大学书法实践》课程主讲教师。主攻隶书与行草,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专业书法展览,多次获得省部级、全国性书法展赛奖励。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
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艺术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书法大赛“冼夫人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
“爱我中华、弘扬国粹”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一等奖
(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国庆50周年全国交通系统第三届职工书画大展一等奖
(交通部)
“湖北省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奖作品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
“湖北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三等奖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
第四届“性灵派”全国书法作品展
(湖北省文联)
“黄河口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第九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书法报》社)
首届“麦华三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
(广州市文联)
“交通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正山堂杯”全国第三届茶文化书画展
(福建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小技大道
唐昌飞
书虽小技,但通大道。在我看来,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其用笔的藏露、中侧、转折、提按、方圆,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断连、刚柔,结构的大小、奇正、参差、疏密、向背、迎让,墨色的浓谈枯湿等等,无不充满着辨证法。因此,通过书法探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是很自然的事。熊秉明先生说过“书法是心灵的直接表现,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既是意识的,又是潜意识的,通过书法研究中国文化精神是很自然的事。”杨振宁不仅是科学家,书法造诣也很高,一手欧楷颇具风骨,他体会到:“书法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的抽象化、浓缩化的精神,最后就渗透到整个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里面。”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部署,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最近,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书法、篆刻、美术、音乐、美术等将于2018年纳入中考范围,同时书法篆刻也纳入高中必修课程。近几年,我在大学开设《书法实践》公选课,也深刻感觉到书法是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锻炼的最好课程,读帖能锻炼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临帖能锻炼模仿能力、再现能力,创作能锻炼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更何况书法还有养性、健身、育德、益智、审美功能!
技进乎道,是我学习书法的态度。研习书法,临帖是不二法门,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倡导“工匠”精神,书法国展中技术流、有功无性的作品大量存在,但我觉得书法学习,炫技不是目的,技术上没必要也不可能把碑帖完全写像,技为道服务,神采为上。书为心画,书法作品应该表现书者的个性、精神、气质,这是书法作为艺术存在的价值。人之初,性本善。环境的改变,教育的滋养,也没改变我质朴的性情。初习隶书,发现《张迁碑》、《好大王碑》等碑里面的傻呆萌基因,蕴藏着大巧、大智,更接近我的本性,长期耕耘其中,我入选国展的作品主要是这类风格。近两年转习行草,对章草用工较勤,力追高古质朴的气息,但感觉作品笔法相对简单粗糙,转而在二王书风中体验精致书写感,在明清书风中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书法语言,努力增加些矛盾对比的辩证关系,既有技术含量,又有自己的个性风貌。每习一碑一贴,记录在朋友圈,有师友看到后,感觉我的作品里总有种拙拙的生涩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难能可贵。我想师友们发现的也许就是我的这份初心吧。“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在纷扰变化的世界中,初发之心最真实、最珍贵,只要有了它,书法才有生命力。
技道两进,是我的书法最求目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唐昌飞书法作品欣赏
唐昌飞 隶书《师造化得心源》 作品尺寸 138X35cm
唐昌飞 章草《图难于易》 作品尺寸 138X50cm
唐昌飞 《游武夷山》 作品尺寸 68X68cm
唐昌飞 隶书《世说新语》 作品尺寸 180X97cm
唐昌飞 行草《画禅室随笔》 作品尺寸 180X97cm
唐昌飞 隶书《好大王集联》 作品尺寸 138X70cm
唐昌飞 隶书《世说新语》 作品尺寸 180X97cm
唐昌飞 行书《薛涛诗一首》 作品尺寸 138X7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