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敏,1976出生,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现为墨耘堂书法培训学校校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作品入展
入展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
首届“南田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
首届“容庚奖”全国书法大展
第四届林散之奖江苏书法双年展
首届书圣书法大展
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30周年纪念展
入展“百年西泠·湖山流韵”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赛
观音杯全国书画大展
获“南京人杯”兰亭会第三届全国书法跨年展优秀奖
江苏省第十届新人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
大美甘肃书法绘画大赛优秀奖
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大展入展
“祈福雪窦”——首届海峡两岸青年书法作品展入展
江苏省第八届青年书法作品展入展
首届虢仲杯书法大展入展
纪念象山书院成立83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第四届中国艺魂.峨眉山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山东二届书圣书法大展
文化即墨杯书法作品展
首届淮安书法奖获奖
正山堂杯全国第三届茶文化书法展优秀奖
入展首届滨河杯大书法作品展
入展愚公移山书法作品展
入展首届凤凰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入展首届诗经杯全国书法大奖赛
2018(戊戌)全国春联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入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宝丰电力杯书法作品展
入展修羽杯第六届中国书坛百强榜
入展首届“中国年”全国网络书法大赛
入展第四届“3.15维权杯”全国书画大赛
入展第二届“浙商杯”中国酒文化书画创作大展
首届“辉煌中国杯”全国书法大赛铜奖
入展首届赵州桥杯(东明金桥)全国楷书作品展
入展第十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美术、书法大赛
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入展子昂名句全国书画作品展
第五届兰亭会全国书法作品展提名奖
谙习笔墨之功,笃行书法之道
——记书法家张文敏
张文敏学习书法多年,在书法道路上经历了很多挫折,尝尽了酸甜苦辣,但他依然笃行自己的书法之道,谙习书法技艺,勤练内功,在挫折中成长、进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写技法与认识高度,品尝书法带来的快乐和感动!对于书法的研习,他也有自己深刻的个人感悟。
一、 临帖,是书法创新的唯一捷径
临帖要先专后博。切忌朝三暮四,不断地变换字帖,写来写去写成“四不像”。应努力把一本字帖吃透、吸收、消化。临帖是从传统的碑帖中吸取其精华和营养,不管是用笔还是结体,多在“形似”、“神似”上下功夫。古人的法帖,是接触书法的钥匙与根本,不临帖是不可能写好书法,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怎么临帖,临到何种程度,这就是对我们的考验与要求了,而张文敏对自己的要求就是精准临帖:字型、字的大小、字的角度、笔画的粗细、入笔的方式、字与字的连带、字组的组成都力求与原帖一致,通过大量的练习,做到形似神亦似!这为他的书法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文敏曾先后去北京与湖南学习,向老师探讨学习的都是继承与创新问题。没有继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创新,则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二、 创作,是书法追求的不竭动力
张文敏认为,临帖是为了自由的创作,如果只能临帖,无法进行创作,那只是走了一小步,创作必须要与临帖相结合,并从临帖中汲取营养。在选好书写内容之后,首先要确认自己对每一个单字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并熟练的书写,相同的单字要考虑好不同的变化。然后要考虑形式的选择,如:条屏、手卷、册页、斗方等不同的形式,书写的方式必然也有细微的不同。选定形式之后,就要对内容在整个作品中的结构进行思考,结合临写的法帖,设计一些字组,对通篇的章法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在书写的过程中,把心中想好的形式写出来。写好一件作品之后,还必须要仔细审读,揣摩细节,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要圈出来,再进行第二次书写,直到达到基本符合自己初始的想法为止。正是这种对书法技艺孜孜不倦的追求,给了他书法创作的不竭动力,使他更加坚定的走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
三、 提升,做好书法研习的加减法
几年来,张文敏在书法研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更多的是审慎自己的不足,并不断的对自己的技法和思路进行调整,所以他不断的要求自己做好书法研习的加法和减法。加法就是学习近些年国展的优秀作品中好的元素,对照自己的作品,将自己需要的元素加到自己的作品里面去,并在后面的创作中进行调整;减法就是对照优秀作品,发现自己作品中负面的元素,并在后面的创作中进行剔除。他始终认为,如果要想书法技艺不断提升,那么,书法创作的加、减法是必须要进行的功课。
这几点认识,正是他对近几年书法研习进行的系统思考与总结,由此他也产生出对自己未来的书法研习更高层次的要求,他认为自己对书法思想的理解、书法艺术的创作还有许多不足,这需要他不断的学习并超越,将自我认识与书法艺术更好的融合,在创作中争取做到“心手双畅”。他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不断的通过勤勉坚定的努力来实现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美好追求,无论经历多么艰难的学习历程,他依然会加倍的努力,在书法研习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张文敏书法作品欣赏
作品名称 纳兰性德词《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品尺寸 50cmX40cm
作品名称 秦少游词《鹊桥仙》
作品尺寸 70cmX35cm
作品名称 纳兰性德词《金菊对芙蓉》
作品尺寸 50cmX40cm
作品名称 纳兰性德词 《琵琶仙》
作品尺寸 50cmX40cm
作品名称 纳兰性德词《水调歌头》
作品尺寸 50cmX40cm
作品名称 辛弃疾词《太常引》
作品尺寸 50cmX40cm
作品名称 辛弃疾词《青玉案》
作品尺寸 70cmX35cm
作品名称 《落霞秋水联》
作品尺寸 68cmX17cm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