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利,字瑞,号三悟堂主,山东泰安人。自幼喜爱丹丹青,中学时期即获山东省中学生美术作品大奖,一九八四年年毕业于泰山学院美术系,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画院特邀画家,北京丹青签约画家。书宗二王、米赵,对北碑常年研究,张猛龙碑,石门颂等尤为关注。画从芥子园入手,花鸟、山水、人物无不不触及,近年年专注现代人物画的研习,受苗在新、任惠中、张江舟影响较大,在全国书画大展中多次获奖,今观获奖证书,犹过眼烟雨,自作诗为证:身居陋巷历经年,心无杂念意自闲。时去南山亭里坐,挥毫泼墨写云烟。
作品获奖入展
2011年“奚仲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山东)
2011年“坦洋工夫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福建)
2012年“皓月禅心”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河南)
2012年纪念“四圣”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湖南)
2013年“石莲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安徽)
2013年 “书画金庐陵·情动红井冈”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江西)
2014年“客家风·黄慎奖”全国中国画优秀作品展二等奖(福建)
2014年 “红色政权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湖南)
2015年“太极杯”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河南)
2015年第三届“江源杯”全国书画赛二等奖(青海)
2015年 “凝聚中国心,托起中国梦”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陕西)
2016年“笔墨正义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陕西)
2016年 “丝路高峰国际华山杯”书画大赛三等奖(陕西)
2016年第三届“峨眉山杯”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四川)
2017年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达意堂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湖南)
2017中广民族文化艺术节美术一等奖(北京)
2017年第五届“贝杉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江苏)
水墨札记
孙永利
禅家有语,参禅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个过程,也是学画的过程。学画之初,看事物都是客观的;等学了一点皮毛了,看什么都是主观的;等到多年后,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看事物就比较全面了,既客观,又主观。所以第三个“看山还是山”与第一个“看山是山”已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境界更高了。
把学画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的确不是一种好的职业,几十年的投入,寂寞无助不说,还有常人的不理解,因为太多的人只看到成功后的光辉,看不到成功前的辛酸。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是社会的,齐白石的“好日子”不过就是“一碗面”加“一个鸡蛋”,他的画能卖几千万,那是以后的事了。
投稿和参展都是提升自己作品的良好途径,当作品被缩小印在印刷品上,你会发现,你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出现了,下次创作就可以调整和纠正了,当你的作品挂在高大的展厅与同行的作品挂在一起时,你会发现,同样一幅作品,与挂在家里看的感觉不一样了,你的作品有没有气场,有没有张力,是不是旁边的画张力更大,压住了你的作品,使得你的作品没有办法跳出来。这个时候,是调整、改进、提升作品的最后时机,你的下一张作品的创作,更有感觉,笔墨会更有力度,画面会更有张力。
学画之人,首当一个“悟”字,古人从旧墙上的漏水痕迹中悟出了笔法“屋漏痕”,从钉子的外观,悟出了“钉头鼠尾描”,从老和尚补袈裟的动作中,悟出了笔法“老衲补衣”,从村姑纳鞋底的针脚上,悟出了“积点成线”,从形形色色的事物中,悟出了“铁线描”“游丝描”“行云流水描”等等,当下的我们能否可以从古人没有发觉的东西中,再悟出其他什么“描”和“法”来呢?
一幅作品的好与差,不能简单以画的好或画的不好几个字概括,画画和写字一样,展现的内涵应该是修养和精神,线条的疾、涩、强、弱,墨色的浓淡枯,色彩的和谐以及画面的构成和对比,都充满了哲学的思维,佛家的淡然,思想的境界,技法的高下。要全方位的审视自己的内心和作品,还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艺术胸襟,吸收各门类的艺术,体现当下时代的内容,作品才能留下这个时代的信息,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
画了多年的画,静坐下来想想,画画还真是很难,有一个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但“难并快乐着”,你会为了心中的艺术,去做难以企及的事,去学一些晦涩难懂的学问;你会去看京剧,看“唱、念、做、打”的功夫;你会去读哲学著作,把思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你会去看儿童和民间艺人的作品,看他们的真情流露;你会花很多精力啃传统,从中汲取无限的养料。
孙永利作品欣赏
孙永利 作品尺寸 68cm×136cm
孙永利 作品尺寸 68cm×136cm
孙永利 作品尺寸 68cm×136cm
孙永利 作品尺寸 68cm×136cm
孙永利 作品尺寸 68cm×136cm
孙永利 作品尺寸 68cm×136cm
孙永利 作品尺寸 68cm×136cm
孙永利 作品尺寸 68cm×136cm
孙永利 作品尺寸 68cm×1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