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韶霖,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师从田树苌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厦门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三届行草大展,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全国第一届、第二届册页书法展,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全国首届临帖书法展,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等展览,并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提名“福建十大青年书法家”、福建省政府“第六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福建省政府“第七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等奖项。
潇洒流落 翰逸神飞
田树苌
算起来韶霖大学毕业离开太原将近二十个年头了,这二十年里,韶霖再也没有回到过他负笈求学的这座古老但焕发着青春朝气的城市,我俩也没有再聚过。但这二十年间,我们一直互通信息,彼此关注着。韶霖经常把我在媒体和网络披露的活动信息、作品的审美走向、周边书友的反响等信息反馈给我。二十年前与韶霖初识,那时我四十几岁,还有点雄姿英发的劲头。这二十年间,逐渐步入老年,呈现老态。他总是提醒我要注意身体,以健康为重。韶霖每逢过年过节,总会寄来闽省的茶叶、海产品等,这几乎成为定例,让我和家人感动不已。二十年间,我也始终惦记着韶霖,十分留意他所发表的文章、作品,为他的作品入展全国大展和获得奖项而喜不自禁,欢欣不已。这其中是书法让我们相识,让我俩的心千里相牵,有了这段不了的情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韶霖从数千里之外的福建到山西,就读于山西财经学院,十几年前已更名为山西财经大学。那时候的山西财经学院书画活动异常活跃,在院方的支持下,成立有学生书画社,每年要举办书画展和学术讲座。学生中更是人才济济,有八十年代中期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一、二等奖得主,有后来几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书画群星奖和全国书法大赛的金奖获得者。当年学生中的书画出类拔萃者,后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省级书法协会主席团成员和全国知名的中青年书法家。学校浓厚的书画学习、创作氛围在全省高校中是无与伦比的。这对于自幼酷爱书法并有一定基础的韶霖来说,真有点如鱼得水,他在抓紧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书画社的活动,聆听专家讲座,观摩书画展览,拜访书法名家,与同学中的书法道友相互切磋,这些都使韶霖获益匪浅。就是在这个时候,供职于山西省书协的我,在出席学院书画社活动时与韶霖相识。我非常理解他当时的心态,求知若渴,见贤思齐。我以我的真诚、我浅薄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为韶霖的学习出主意,指路子,这也许真的保证了韶霖在初学阶段能取法乎上,走上正途。
韶霖书法明显地受到晋省书风重碑、重篆隶的影响,开蒙以汉魏筑基,于汉隶《张迁》《衡方》《封龙山》和魏碑《张猛龙》《张黑女》用功最勤,同时兼习石鼓、金文。韶霖学书入门的路子,有别于他老家福建以唐楷入手、依次宋元、再追明清的因袭已久的格局。韶霖以篆隶、北碑强其筋骨,又以南方才子特有的帖学的娟秀、细腻、娴雅的意趣韵致融冶之,融会之,滋润之。二十年来他沿着这个路子一直走了下来。他写碑雄健遒劲,端凝高古,又时时透出隽丽与轻柔。他写帖,宛转畅达,富丽雍容,而在点画笔致中自具一种浑穆、古茂、苍拙之气。
韶霖为人处事很低调,不尚浮华,不事张扬。他性格内向,说起话来,甚至有点腼腆。但韶霖是善于做内家功法,他的文学功底极好,他的文章,轻丽、曼妙、隽永,有韵味,有谐趣,让人读来如饮醴泉,怡心畅神;如入兰室,幽雅馨香。韶霖于文学之外,举凡山川风物、历史沿革、儒林风尚、文坛掌故、社会世相、民间习俗,都在他关注与探究之范围。融会涵泳,含英咀华,积学既厚,溢而为书,故韶霖之书法于笔清墨雅之书卷气外,别有一种妩媚倜傥之高士情怀。
工作性质决定了韶霖不能像那些自由职业的艺术家那样,有大把时间消费在书法上,不能整天与笔墨打交道。但韶霖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把重点放在读帖上。他在古人的法帖中感受古代大师振笔挥毫时,提按顿挫、擒纵疾徐、聚散开合、浓淡枯润所交汇成的点线交融的节奏韵律之美;体味古代大师书写状态不激不厉、不衫不履之从容优雅;或重若崩云、顿如山安之威严,或如惊蛇入草、渴骥奔泉之激荡震动,或如千秋松柏、万岁枯藤之古奥苍雄。韶霖极虑专精,穷微测妙,得推移之奥,故在临写和创作时能“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在笔先,潇洒流落,翰逸神飞。”韶霖有非常优秀的潜质,加之他的专注、执著与努力,他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我相信,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