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书千字文》全卷
《行书千字文》传为唐欧阳询所书,结字斜画紧结,自起自束。而且,相比碑刻来说,芒角能看得很清楚。在细节上,可以发现千字文的钩和他那独具特色的楷书钩笔多有不同,独具意味。
此帖著录于《钤山堂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七、《平生壮观》卷一、《大观录》卷二、《墨缘汇观》法书卷上、《墨缘汇观续录》、《石渠宝笈初编》卷一三。

《行书千字文》局部
该帖曾归宋王诜所藏,后入贾似道之手,明代入项元汴天籁阁,清乾隆初年归安岐所有,后来入清内府并刻成石。又经溥仪带出宫,几经波折最终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可见此帖流传有序。

《行书千字文》局部
《行书千字文》,横三百零四厘米,纵二十五厘米。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今观信本《千字》,真有完字具于心中,若构凌云台,一一皆衡济而成者。”

《行书千字文》王诜跋文
后人对欧阳询行书《千字文》是否为其真迹存有争议,集中体现避讳问题上。帖中“渊澄取映”中的“渊”字与唐高祖李渊的“渊”字为同一字,有缺笔避讳。而据今人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中考证,唐朝最早出现缺笔避讳的碑帖见于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赠《泰师孔宣碑》。


《行书千字文》局部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与其另外三件行书墨迹在章法上确有不同,《千字文》章法上下字距紧密,且字与字之间的大小相似,笔画粗细变化较小,远没有另外其他行书三帖章法灵活多变,有集字的嫌疑。但行书《千字文》的结构用笔确有欧字风度,也值得深入研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