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7600189005
邮箱:shuhua@lapsang.cn
QQ:4701783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正山堂书画院
“今章相融、奇崛独出”——元 ·康里巎巎《草书述张旭笔法记》
发布时间:2022-12-9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1     浏览:205



元人杨瑀《山居新话》中记言:“巎巎平章……一日,与余论书法,及叩有人一日能写几字?余曰:‘曾闻松雪公言一日写一万字。巎曰:‘余一日写三万字,未尝辍笔。’”可推测子山书写速度之快。明代书家解缙有言:“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可见子山所书气势非凡。





图片


图片

康里巎巎《草书述张旭笔法记》

纸本,35.8×329.6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康里巎巎,字子山,号正斋、恕叟,生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 年),卒于顺宗至正五年(1345 年),色目人,哈萨克族,谥号文忠。


关于康里巎巎的书法,元史记载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啻金玉”。《书史汇要》甚至说“元朝以书名世的,赵孟頫之后,便无人能比了。”


从康里巎巎流传下来的墨迹来看,这种评价不为过誉。巎巎擅楷、行、草等书体,楷书学虞世南,行书学钟繇、王羲之。

他善以悬腕作书,行笔急速,个人风格非凡。巎巎书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世称“北巎南赵”




图片

《草书述张旭笔法记》局部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建立在汉文化土地上的政权能够稳固,接纳了封建的文化和制度,以文治之道为立国之本,并采取了相应的举措。

中统二年(1261 年)任汉儒许衡为国子祭酒,至元八年(1271年)设国子学,由许衡亲自执教,以蒙古贵族子弟为主,此举对推动优秀汉传统文化的传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至元十三年(1276 年),更是进一步改进了国子监的教学,15 岁以下的蒙古人皆需入学,其中所学的“书科”便是“专令晓习字画”




图片

《草书述张旭笔法记》局部




书法作为汉文化中重要的部分,使得忽必烈虽不善书,但尤为重视,更是令太子裕宗向指定的名儒学习书法。此后统治者皆学习书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少数民族一员的康里子山书法能有如此成就,并非偶然。 赵孟頫倡导的“法古”为矫南宋积弊多时的“尚意”书风而上追晋唐之法,一方面是为书法发展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在对于元世祖儒学理念治国思想在文化层面的响应。




图片

草书述张旭笔法记》局部




由《书史会要》“正书师虞永兴,行草师钟太傅、王右军。笔画遒美,转折圆劲,名重一时。”


可知康里巎巎行草上溯钟、王,并深得笔意。究其原因,康里巎巎显赫的家世以及“正心修身”的家风使其自幼深受汉文化的熏陶。


而其自群玉内司的任职后,更有机会饱览元宫廷珍藏的书画藏品,这些对于康里巎巎审美取向、书法取法有着莫大助益,所以康里巎巎作品中的取法及其原因皆有迹可寻。




图片

《草书述张旭笔法记》局部




《草书述张旭笔法记》为康里巎巎38岁时的作品。用笔方面,此作中侧锋互用,行笔迅速。


全卷笔画清晰,行云流水,气势潇洒,单字结体纵长,通篇点画恣意但不失法度,行与行之间距离紧凑,却十分透气,而无室息感。其中一些字可以看到隶书用笔的痕迹,捺画颇有隶意,微含章草笔势。 《草书述张旭笔法记》结体纵长,笔画清劲,行笔迅速,带有明显的王羲之的笔意。


其中无论是章法还是单字,皆有轻重、疏密的对比;融入的章草笔意也更多,或融入章草的点画用笔或借鉴章草的字形结构,却毫无违和感,很是协调,尽显子山的才情。 




图片

草书述张旭笔法记》局部




纵观其书法作品,康里巎巎没有超脱出赵孟頫的影响,在复古的旗帜下,康里巎巎逐渐形成了今、章杂糅的创作为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书法风貌。


他的书法实践对元代其他的书法家如饶介、危素和明代宋克等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承前启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