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至此而雪盛也。”今日过后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也更大。而在书法史中提到与“雪”有关的书法作品,最负盛名的莫过于“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世称“王右军”。
《快雪时晴帖》为唐摹本,高23公分, 宽14.8公分,仅28字,全卷为册页装,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内容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是王羲之写给“山阴张侯”的一封短信。末行“山阴张侯”原本应当写在信笺封面,在此与正文摹在同一张纸上。
乾隆帝对它备加珍爱,将其与《中秋帖》、《伯远帖》并称为“三希堂帖”,并在帖前写下“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喻其美。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明代李日华《六研斋二笔》云:“晋尚清言,虽片言只字亦清,快雪帖首尾廿四字中,字字非后人所能道,右军之高风雅致,岂专于书邪?”该帖神韵卓绝,潇洒俊秀,令人百看不厌。
明代詹景凤以“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形容它的特色。
乾隆题字 “神乎技矣”
作品结体以方形为主,平稳饱满,时敛时放,能含能拓,寓刚健于妍丽之中,寄情思于笔端之上。章法上行与行相呼应,字与字气脉贯通,结字有楷有行有草,十分多变,富有轻快的节奏感。
“羲之顿首”这四个字写得轻松自如,闲雅平和,亦行亦草,或断或连,笔意贯通。
“快雪时晴佳想”,字字独立,笔圆墨润,介于行楷间,活而不滞,力透纸背。“快”字左右呼应,“夬”的右肩略微高耸,末笔反捺,调和了倾斜的姿势。“雪”字上部向右倾斜,末笔横画收笔向右下一顿,调整了整个字的重心。
乾隆题字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连贯起来看,第一行字倾斜角度大致相同,重心都在同一线上,让人感觉上下的“行气”一贯,显出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
第二行则有些变化,“安善未”三字,行笔脉络清晰,笔致轻盈,“未”字最后一笔启示下文。
“果力”作连笔,灵动顺畅;“结力不次”近于楷体,字字沉着,字间距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变化。
末尾“王羲之顿首”与起首相呼应,收束圆满,恰到好处。
短短三行书札,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乾隆题字 “神”、赵孟頫题跋
《快雪时晴帖》用笔婉转流畅,笔锋内敛而不刻意外露,藏头护尾。大量复杂的动作都隐含在字之中,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转折之处方折圆转并用,以圆为主,并且有浓厚的篆籀遗韵,古气洞达,中侧锋转换迅速而又圆实自然,提按顿挫明显且又不拘常法,整篇如行云流水,融为统一整体。
孙过庭《书谱》中称赞:“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即是如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