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庚先,别署北辰楼主,1970年生,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承家学,自幼学书,初师著名书法家姚小平先生,后继学毛国典及李贵阳等诸大家,2013年结业于江西省书法家培训中心首届高级研修班。中原书法网第一期精英团成员(50位)。
作品获奖
2016年江西省第六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三等奖)
2016年第三届中华艺魂•峨眉山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6年第八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
2016年第四届中国西安•碑林书法艺术节书法展(优秀奖)
2015年首届“引汉济渭杯”全国书法作品大赛(二等奖)
2015年翰墨三晋“田森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三等奖)
2015年第七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
2015年第二届中华艺魂“峨眉山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
2015年第二届中华之光(派顿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5年相约汝州全国名家邀请展(特邀)
2014年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一等奖)
2014年李东阳书法艺术节书法大赛(二等奖)
2014年首届“中华艺魂”张大千杯全国书法作品大展(三等奖)
2014年“华东羲之杯”中国榜书大展(优秀奖)
2014年全国首届“雷锋杯”公益书画展(优秀奖)
作品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首届“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首届“朝圣敦煌”全国书法作品展
2017年“正山堂杯”全国第三届茶文化楹联书画大赛
2017年“象山书院杯”全国书法大赛
2016年“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大赛
2016年首届“天涯海角”杯书法大赛
2016年第二届王羲之奖书法作品展
2016年“鹿门山杯”全国书法创作大赛
2016年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
2016年全国第四届宋璟碑颜体书法展
2015年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
2015年首届“容庚奖”全国书法大展
2015年入展固始“根亲杯”第二届全国书法四条屏展
2015年入展第三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大展
2014年入展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第八届青年展
2014年入展第六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2010年入展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第六届青年展
2010年入展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第三届楹联书法展
2007年入展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欧阳修杯”全国书法大赛
2007年入展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办首届书法临帖展
艺到深时无拘束
文/樊利杰
与朱庚先先生相识在江西省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的高研班上,我有幸忝列其间,主授行书、草书课,他就读于这个班。依据学习规划,每月集中授课一次,一次三天时间。两年的相处,由平常的点点滴滴积累而成,他的艺术追求,他的酸甜苦辣,都在挥毫之间、写字之余与我产生共鸣,进而结下深厚的友谊。我也见证了朱庚先从讲性情---讲技法---讲性情的往返蜕变,从一个忠实的书法爱好者到书法家的艰辛历程。
朱庚先 行草斗方
作品尺寸 69cm×69cm
在书法界,识人先识字,看字如看人。朱庚先行事大气,性格豪爽,不拘小节,这些,我是先从他的作品中读到,然后又在日后的相处中体会到。可以说,他的艺术之路,既能深入传统,又能遵循着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界所动。特别是在高研班学习这两年,他一直在传统中游曳,游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深水区,扎进去,浮出来,一次一次的体验、磨练,使自己在艺术的海洋里更加强壮,以致于来去自如,轻松自在。可以这样说,在第一期江西省书协书法高研班,深入传统又能彰显个性的,他是很突出的一位。
他的行书,根基在颜真卿,无论后来学什么,艺术风貌都会回到这个主线上。江西省书协主席毛国典先生针对江西省书法现状,提出了“一家一帖”的学习理念,即深入一家,择其一帖,吃准吃透,直到下笔即肖,神韵皆备。朱庚先是第一批受益于此教育理念的书家,日夜行笔不缀,终于柳暗花明。
朱庚先 草书中堂
作品尺寸 180cm×97cm
颜行书体势宽博,用笔苍劲,相较中唐之前风靡的二王一系作品,更加的拙、粗、厚,特别是笔意上跳出魏晋,追接上古与秦汉,具有庙堂之正气。朱庚先在高研班的主要功课,就是找准方向,努力实践,并通过学习书法史,了解各体书法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所以,掌握了颜真卿的行书的基本笔法和特点后,他上追秦汉,用篆隶之笔滋养其古厚,下探宋元明清,以灵活之变助其消化吸收。朔文字之源,细心观察各书体“将开未开”之混沌时态,虽不流美娴熟,却真实,有生生之气,辩证而统一。打个比方,此如大江的源头,未来流向何方,充满了各种可能,这与艺术道路何其相似。朱庚先就准确的把握了这点,让颜真卿的行书不仅停留在唐代,还苦心找出其根部的营养所在。学宋元明清,使朱庚先知道,后人是如何学习、应用前人的智慧和经验的,而对这些智慧和经验他最为留心,所以他学习明清人往往遗貌取神,不计较一笔一画之得失。如此学其面,学其心,更学其神,知其来,知其去,更知其真。朱庚先多年来孜孜以求,终有所成。
艺无止境,朱庚先也并未满足,在此基础上,他又深研二王草书,特别是对王献之下功夫最深。与时人不同的是,他依然放大写,放很大,写出来,有大草的气象,这就是朱庚先的“二王”体。如今,他自信地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书法,并且还是那样不计工拙,信手拈来,无拘无束。
(樊利杰,《书法报》编辑,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书法高研班导师,湖北书法院研究员,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总裁书法养生班”指导教师,千唐志斋博物馆特约研究员。)
朱庚先的书法人生
文/李贵阳
日月如梭,与庚先交往不觉已近五年。因为书法,2012年元月,我被引进到江西舒同书法院。当时江西书法在毛国典主席的引领下正风生水起,省书协率先成立了书法培训中心,在全国书坛尚属一大创举。我有幸做了首批的导师,庚先乃培训中心首期学员,自然就每个月见上一面,便有了这种师生关系。
庚先是70年代的人,对书法的钟爱已不是三两年。他曾多次到安徽登门拜访王金泉老师,学习唐代颜真卿行书。进入我们的高研班他的作品也都是颜行一路的面目,并且已经有模有样了,在我们班也算是高手,但习字多年,已经有了一些陋习,以致于进班一年多也没有明显的长进。看到同窗好友个个进步神速,就问我该怎么办,以后的路该如何走。当时我也只是说了些鼓励的话,让他坚持下去。两年的高研班课程很快就要结束,临近结业,他又找到我,让我给他指一条路子,实在写不下去了,这着实让我犯了愁。
朱庚先 草书中堂
作品尺寸 248cm×103cm
对于当前书坛现状,行草书习者众多,尤其行书,想写出个子丑寅卯难度可想而知,加之他习书太久,形成了惯性书写,前景的确不容乐观。庚先秉性耿直,性格豁达又有气度,应是玩草书的人所特有的情怀,我就建议他放下行书,专心于大草,说不定能开解一片新天地,但我又提醒他,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难度更大,是否有胆量挑战自己的极限?他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走上艰辛的草书之路。
大草的学习避不开唐代高僧怀素,庚先首选了《自叙帖》,《自叙帖》线条绵柔,张弛有度,嗜酒的怀素写此帖时,时断时连,时收时放,忽然绝叫三两声,时而大珠小珠落玉盘,完全进入了自我的状态。庚先没多久,就痴迷上了这个帖,不舍昼夜,废纸三千,像一个又渴又饿的乞讨者,吮吸着各种营养,《自叙帖》通临了多少遍,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了,每每东方欲晓,他还在伏案挥毫,苦苦临习。
进入大草状态后,我们的接触就多起来,每每夜半,我睡的正香,就会被他的电话吵醒,电话的那端总是兴奋不已:临帖又有了新感觉呀,发给我的临作让我指导呀,凡此等等,我也习惯了他的打扰,总是为他的每一个进步打气鼓励,再提一些改进的措施。我们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时不时到我的工作室小住一些时日,我们共同临习,共同创作,谈笔法,谈墨法,谈体会,谈经验,看着他日渐成熟起来的大草作品,我暗自庆幸,给他指对了路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4年,捷报频传,首届“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首届“朝圣敦煌”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接着数不胜数的商业展频频折桂。成了远近闻名的获奖专业户。我为他的付出感到欣慰,为他的进步感到自豪。他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现在的庚先,在写怀素的基础上,又暗下苦工,遍临经典草书帖, 无论张芝、张旭、二王、大观帖、王铎、黄庭坚、祝允明,整日琢磨,临习,体会。我期盼他有更大的进步,更大的作为,也不辜负自己一生对书法的钟爱。
朱庚先 草书对联
作品尺寸 240cm×35cm×2
黄灯照孤影,清茗伴无眠。想必此时的庚先,还在与古人对话,痴迷于每根癫狂的线条,陶醉在每个张弛有度的节奏中。
书法之旅艰辛、苦涩、漫长、快乐、甜蜜,让人陶醉、痴迷、癫狂、幸福,不舍昼夜,奋力前行,这也许就是中国书法最神秘的地方呢。
窗外的雨点轻轻敲打这窗棂,笔尖的沙沙声显得格外动听,搁置了很久的这段文字也即将完工,浅浅数言,算是对庚先兄弟近期的一个小结吧!
愿他走出坚实的每一步,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
(李贵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刻字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抚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第三届兰亭奖获得者。)
在个性的线条间恣意徜徉
王小林
朱庚先在我的眼里更多的是他具有的严谨,而他书法中所表现出来的率性却完全颠覆了他给我的印象。细读他率性的书作,感觉他就是一个在书法艺术上,以线条上放纵自己的走钢丝者,而这种冒险显然必须要一个沉稳的性格才能有所建树。
朱庚先以心性的沉潜和对行、草的守护蜗居于幕阜山中,临山谷先贤故里,以一管秃笔和个性的癫狂方式,独步于书坛,屡屡在各种国、省展中斩获奖项无数。
其实,看上去庚先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癫狂性情之人,透过他和善的面容上那副高度近视眼镜我们就可以窥见他的智慧,那是幕阜山脉的精灵,是黄庭坚先贤的遗风,而他一张口,谈人生,谈生活,谈书法时,他的连珠妙语就会以极具诙谐的语调涓涓流出。
朱庚先 行草中堂
作品尺寸 137cm×69cm
七十年代生人朱庚先是一位书法的执着探寻者。家乡修水县的文化浸润使他在耳濡目染之中深得其精髓,严格的庭训又使他对书法的法度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深切体会就是:讲究法度并不是要循规蹈矩,而是为了取法学而自成规矩。他用二十多年的大地行走方式,遍访名师,苦临碑帖,深得家乡当代书法名家姚小平及当代大家王金泉、毛国典、李贵阳的指点教诲,这也使他在效古圣先贤妙法,汲前辈众家精华之后,隶、楷、行、草无不一一打上他自己个人风格的烙印。
庚先是谦逊好学的,无论何种书体的临习,他都要尽量找来所有碑帖,常常卧贴而眠,临得多了就自然在稔熟的法帖中找到灵光,并且找到融会贯通的、打上自己个人烙印的创新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读到他用线条造型勾勒出来的胸怀与大气。
一个人找准方向不易。在万人挤拼过独木桥的书法之路上,庚先继学颜真卿的行书不仅停留在唐代,掌握其基本笔法和特点后,又上追秦汉,用篆隶之笔滋养其古厚,下探宋元明清,后学宋元明清才知道,学书之人应如何学习、应用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所以他学习明清人往往遗貌取神,不计较一笔一画得失,以灵活之变助其消化吸收。如此学其面,学其心,更学其神,知其来,知其去,更知其真。庚先行书造型颇具建筑之美,侧锋就是凌空取势,没有藏锋和那些复杂的动作,笔墨酣畅,温润厚重,力道劲健,体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拥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与精神。
朱庚先 草书中堂
作品尺寸 138cm×69cm
庚先秉性耿直,豁达又有气度,应是玩草书的人所特有的情怀,庚先在行书和线条把握
进入纯熟阶段时,李贵阳老师从他性格和创作变化上及时建议他暂时放下行书,专心于大草。庚先首选了线条绵柔、张弛有度的《自叙帖》,与嗜酒的怀素不同的是,没有酒量的庚先进入大草状态也时有癫狂表现。在临怀素的基础上,他又暗下苦功,遍临经典草书帖,无论张芝、张旭、二王、大观帖、王铎、黄庭坚、祝允明,每得新帖,从头至尾,细细揣摹,反复去发现人之所不能见,取人之所不能取,当感到帖中神气宏肆于心胸之间,乃运笔摹习,直至化为自己的面貌与风神为止。庚先是个好学之人,学书以来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心追手摹,用功尤勤,融会自出。
朱庚先 草书横幅
作品尺寸 180cm×70cm
每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都源于书家对作品的把握,对书体深刻的理解,才能给人以美感。庚先草书,雄健比刚健更进一层。他在用锋上大胆,笔锋落笔的程度很大,线形相对变粗,显得饱满、坚实,线条随笔端和缓更显绵实,却不失节奏,使苍涩由线丝及涩节转为极细小的点的组合,线两边毛涩,古人所谓“锥画沙”、“屋漏痕”正是。这种涩感,既苍老又温润,是中和美中刚柔两极反差极大又极为奇妙地融合的结果。庚先认为,把线条当成连续点的延长,只要用笔以“涩”、“如锥画沙”,力自在其中。所以,他的作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行笔酣畅淋漓又收放自如,其千变的线条画意,万化的金石味道,方中有圆,圆中有方,连绵相属,气脉不断。即便是在极塞的实处,也透露出虚淡的空灵,那种凝聚在笔迹墨楮的内在力度,绵里裹铁、柔中有刚、逸气横生,颇有张癫醉素的风采,使人内心震撼,大气磅礴宛如行云流水之势。
朱庚先 行草斗方
作品尺寸 50cm×50cm
庚先书法作品主体为行、草书,取二王法乳,习山谷真谛,承怀素妙法,继张旭精髓,将诸家书法进行有机结合,笔势大张大合,参互错综,字形收放腾挪,玲珑飞逸,作品反差感极强,疏密有致,产生的出隽永韵味和魅力。庚先对书法的虔诚可以从他的每一幅作品中看到他的治学与为人。中原书法网在推举百名书法家时,对朱庚先推荐词是:书法开合有度,用笔雄健,纵横得势,收放自如。他坚持放开写放大写,无拘无束不计工拙,反而找到了艺术的坐标,写出了性情的自我。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