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颜真卿
——探寻“楷行草”书法之融合
王志林
他从大唐盛世中走来,他是继王羲之书法之后的第二座高峰,他无与伦比的高尚道德品格铸就他铮铮铁骨之书风,他是颜真卿,又称颜鲁公。我有幸生在齐鲁之地,高攀鲁公为山东同乡。犹记初学书法是一本《多宝塔》把我引进艺术殿堂,后于《勤礼碑》、《自书告身帖》下足功夫。由楷入行时,我选择了《圣教序》,一写二十余年,并一直用行书参加展览赛事。也在中国书协主办的赛事中入展过几次。甲午开年之际,我试图寻找一条撇开 “展览体”的书风,我重拾颜体,选择《裴将军诗帖》为基调,我义无反顾,我一遍一遍咀嚼《裴将军诗帖》中每个字,探寻“楷、行、草”三体融合之路。我体味此楷与颜体其它楷书中用笔结体皆有异处,此楷结体更为雄强,用笔需更加迅捷。另还需弱化代表颜体符号的捺画收笔,无需二次提笔出锋,只需一笔送出而已。而转折处需强化,需要更加分明。而行书构造,不同于颜体代表性作品像《祭侄文稿》中的结体,而是在上述楷书基础上提高书写速度,巧妙把一些“折转”化为“圆转”。草书则完全是张芝、献之草书笔法重演,临透《冠军帖》及《王献之草书九帖(大观帖)》,自会悟出。毋庸置疑,《裴将军诗帖》开创楷、行、草三体融合之先河,沈鹏先生曾对此帖写诗赞曰:“血泪文章掷地声,沉雄郁勃异兰亭。真行草法兼之备,心迹平原耸峻崚。”至于《裴将军诗帖》真伪一直尚未厘清,但鲁公存世《守政帖》、《修书帖》、《草篆帖》等亦是三体融合的书写。但观《裴将军诗帖》之气格远远超过鲁公其它三体融合之法帖,因此,《裴将军诗帖》真伪已经不再重要。
定位三体基调之后,便是融合问题。融合三体使之相得益彰是为最难。怀仁集《圣教序》用时二十四年之久,其主要时间不是寻找羲之每个字,而是把羲之每个字排列协调最耗光阴。最后,排列协调了,《圣教序》成为了经典。楷、行、草三体融合从鲁公后鲜有书家步其后尘,明末傅山极度推崇鲁公书法,他的《啬庐妙翰》中是真、草、行、篆、隶混杂,但不同于鲁公三体融合。傅山是几种书体分开写,合并在一个帖中展现,其中楷、行明显带有颜体影子。三体融合创作中,何字应楷、何字该行、何字从草,需要灵性展现,综合掌控。创作有时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反复磨合,才能打造出一幅较为满意的作品。从《裴将军诗帖》中我们看到,无论字体大小如何悬殊,都协调有度。甚至有的地方从楷直接到草,打破了常规的书写方式,亦是结合的天衣无缝。这正是书法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裴将军诗帖》能够在浩瀚书法烟海中独树一帜的理由所在。近三年来,我尝试用三体融合之法创作作品参加展事,入过一些展览,得到部分业内人士肯定。其中参加 “骏马东风中国梦”春联书法大赛,获得一等奖。时为评委的山东省书协主席顾亚龙先生还对我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一等奖获奖作品中,王志林作者写的是行书,这幅作品流传有序,注重传承,充分吸收了颜真卿《裴将军诗》这个传统经典作品的精华,加上作者在用笔和介质上面的发挥,写得比较成功也比较完整。这幅作品从用笔、到结构到整个的章法,都是比较专业的,能够代表我省书法创作的水平。”顾主席的褒奖,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后来,我用三体融合之法创作投稿,相继在“寻梦安溪·寻梦铁观音”首届全国茶文化书画大赛、世界佛教书法大展、山东省首届廉政书画大赛、 “3.15维权杯”全国书画大赛、 “颜真卿奖”书法展、 “大美张掖”全国书法手卷展、 “凯歌杯”中国书法百家精品展、 “丝路名城、魅力甘州”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福到丙申”•2016年全国春联书法大赛、 “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四届“宋璟碑”全国颜体书法展、二届“王羲之奖”书法作品展、“正山堂杯”全国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大赛中相继入展或获奖,从这些展事中我找到了自信。我不敢说自己选择的路子多么正确,但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肯定,足矣!
仰视颜真卿,不单是仰视颜真卿的书法,更多是仰视颜真卿的为政之德,为人之道。傅山曾在《作字示儿孙》中写到:“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 …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有鲁公这样的标尺在那里,我等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王志林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