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7600189005
邮箱:shuhua@lapsang.cn
QQ:4701783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正山堂书画院
陈思杰——“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展作者推介
发布时间:2016-12-2     来源:本站     作者:正山堂书画院     浏览:1589


陈思杰,男,字慕之,号云水阁主,19701月生,供职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委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信阳市书协副秘书长,平桥区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书法作品和多篇书法理论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月刊、《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等专业刊物选载。作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张海书法艺术馆、信阳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永久收藏。

 

作品获奖经历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

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展

“千人千邮”全国书法展

“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展

获“墨舞神州”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

首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书法大赛暨魏碑书法论坛”三等奖

第二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书法大赛暨魏碑书法论坛”三等奖

“书画金庐陵·情动红井冈”全国书画展书法类二等奖

20余次在全国书法展中获优秀奖

30余次入展全国书法展和邀请展

“继往开来”河南篆隶书法研究展

“继往开来”河南行草书法研究展

信阳市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展

 

云水守望  墨染流年

——我的学书自述

我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考入中等师范接触书法算起,已逾卅载,由懵懂少年早已步入中年。其间虽有过彷徨及迷茫,也曾间断和停顿,而心中的书法情结却总不能割舍与释怀。

草书魏野《寻隐者不遇》

 

1986年秋,我在信阳师范书法老师刘宝光先生的指导下,临习柳体楷书,那应该算是我的书法启萌。由于当年学校书法师资紧缺,只在一年级每周开1节书法课,二、三年级是没有的,可练字偏偏成为我中师三年的最大爱好。

 魏碑吴均《与朱元思书》

毕业后开始自学米芾和王铎行书。但那时年轻贪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收效甚微。尤其是2004年秋,因诸多原由,刘宝光老师从信阳南迁广东,调湛江师院(今岭南师院),担任书法本科生教学。自此,我对书法更没有了方向感。

 

章草扇面陶渊明《饮酒》

 2007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领导的关心、同道的帮助、家人的支持下,我毅然决定:背负行囊,赴中国美院进修书法。国美的书法课程安排科学而严谨,尤其重视对历代经典碑帖的精准临摹,一种书体一种书体地来,一个碑帖一个碑帖地来。还开设有书法史、篆刻、国画、古代汉语等课程。我们除了听本班的课,还常到其它班旁听,授课老师有陈大中、汪永江、张羽翔、吕金柱、戴家妙、鲁大东、蔡梦霞、于钟华、季惟斋、梁小钧、施立刚、翁志飞、丁万里等。正是每天大量的精准临摹,使我对书法有了一些更深切的认识与理解。此外,杭州的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等机构众多,书画展和学术讲座常年不断,这都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学习机会。这一年,对我来说触动很大。

 

隶书“斯是我本”对联

 2008年初进修结束,我回到家乡信阳。工作之余,坚持临帖,并对进修所学所悟进行回味、归纳和提炼。前几年多致力于魏碑的学习,不追时风,遍临北魏时期大量摩崖、造像、墓志、塔铭等,并加入自己的理解,追求天真烂漫、率性野逸、涉笔成趣的风格,以此创作的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并在其它展览中数次获奖和入展。

 

 隶书朱砂跋鱼拓

 多年的书法临摹与创作使我明白,仅学一种书体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不同书体经典碑帖的学习临摹,不仅可以了解书体间的来龙去脉和转换关系,还可以体会不同书体之间、不同碑帖之间用笔方式的不同,这样方能融会贯通,从而给创作提供无尽的源泉和多种可能。为此,近几年我在兼习魏碑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行草书和篆隶书的学习。真行草隶篆,历代各种经典碑帖天天摆在我的案头,有空即临。临摹占据我学习书法的绝大部分时间。我相信用心临摹会给书法创作带来无尽的滋养与灵感。

 魏碑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一则

 “云在青天,卷舒自如;水在瓶中,随器显形”。我一直觉得,“游云”和“流水”皆为最自然、最本真、最灵动之物,云可雾化为水,水可升腾成云。水可谓书法之点画,云可谓书法之神韵,正与书法意境相契合。故我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云水阁”,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云水守望”。

 

隶书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

 我的书法仍很稚嫩,而我本人已不年轻。书法乃寂寞之道,我愿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亦如我在宁静中守望云水。

 

——陈思杰

 

 隶书“五车八斗”对联

 

 

隶书毛泽东诗《祭轩辕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