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堂杯”全国首届茶文化楹联书画作品展推介——潘文海
潘文海,1962年出生,福建省福鼎市人,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协刻字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第十届书法展监审委员会副主任,第四届全国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评审委员会秘书长,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展监委。中国国家画院第二期沈鹏书法精英班学员。书法作品多次受邀在国内、国际各重大展事上展出,作品被国内外许多重要部门、展馆收藏,多次担任各重要书法展事评委、监委。
作品:
素手拈茶,翠烟袅处三分醉;
骏眉弄影,金盏开时满室香。
撰联:杨晓雁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提升当代书法的文化含量和精神高度
——二○一四年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报告(摘编)
报告主持人:陈洪武
报告负责人:潘文海
首席撰稿:刘宗超
撰稿:蒙建军 李明银 刘玉栋
2014年,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代主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动书法事业的发展繁荣。
一年来,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立足书法本体,注重提升当代书法的文化含量。书法家对作品的内涵和品位更加关注,对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愈加重视。中国书协通过完善全国书法展览的评审机制,评审更为客观、公正,引领全国书法评审工作的新风气。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成为近年来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成果的集中汇展。中国书协举办“翰墨薪传工程”和“国学修养与书法高研班”,对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和书法创作人才进行教育培训;中国美术馆“翰墨传承”提名展反映受过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书法家的创作面貌;“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反思书法高考”等活动推动高等书法教育迈上新台阶。
一 发展概况
在本年度的全国书法创作中,各年龄段的书法家均有不俗的表现。青年书法家群体是书法创作队伍中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他们思想活跃,既能从传统的书法经典中汲取营养,又能及时接受新的艺术观念,书法作品追求艺术个性,书法风格呈现多元化的面貌;中年书法家群体书风个性意识强烈,又处于风格的形成期,有自身创作的追求与挑战;老年书法家群体书风成熟,不少人的创作依然精进不止。他们凭借深厚学养和书法影响力,在本年度的书法创作活动中成为书坛亮点,影响着一批书法家。
展览书风是书法创作状态的“风向标”。本年度的展览书风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淡化作品形式感。许多展览征稿启事中明确“不提倡”拼接、染色,追求形式化的书法作品有所减少。二是行草书作品依然占据主流,篆书作品较之以往有所增加,楷书作品较少。三是小字作品众多,尤其是小楷创作,大字作品较少。四是书法作品注重情趣、意趣的表现,追求技术上的娴熟巧妙,正大气象稍显不足。五是书法大省依然占据全国性展览投稿及入展获奖作品的主体,力量略有消长变化。
书法理论研究“厚古”不“薄今”。研究内容以古代书法史论研究为主,对当下书法发展问题的研究也已经成为书法理论研究的新热点。书法刊物中的当代书法研究专栏、举办的当代专题书法研讨会有力推动了书法界对当代书法的关注和研究。
书法传播呈现“自媒体时代”的多样繁荣。在传统方式比如报纸、杂志传播的基础上,新兴传播方式更具时代感,传播效果更为便捷自由。在网站、数字电视传播的同时,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传播日益普遍化,极大方便了书法信息的传播交流,也为当下大众学习书法提供了一条新的便捷途径。
书法出版呈现出集团化、多元化的繁荣新格局。2014年4月,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书法出版社、《中国书法报》社在北京揭牌成立,该公司是中国文联系统第一个专业艺术门类的出版传媒单位,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书法传媒已经实现了书、报、刊、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中小学书法教育扎实推进。2014年4月,教育部在官网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称将据此适时调整课标,修订教材,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并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了相关目标与要求。
高等书法教育呈现群体自觉。截至2014年,高等书法教育开设书法专业的院校已达107所,其中本科院校89所,具有书法硕士研究生点的院校50所,具有书法博士研究生点的院校15所,较去年有所提高。2014年7月12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2014)”举行,展览以高等书法教育价值取向为主题,邀请全国高校从事书法专业教育的26位书法家展出130件作品,这些书法家兼擅书法理论及创作实践,具有专业代表性。
2014年的书法交易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传统拍卖公司及画廊依然是当下书法交易市场的主力,古代书法作品拍卖依然强势。另外,自媒体的崛起又开辟了书法交易的新模式。比如,新型网上画廊交易,微信、微博拍卖等。此类书法交易平台凭借其快捷化、大众化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写意篆刻”“义形刻字”的创作方式引发热议。从展览投稿数量来看,篆刻作品明显增多,获奖及入展比重有较大提高。现代刻字艺术以绚烂色彩、汉字立体构成、装饰性、实物展示等特色凸显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也与传统刻字渐行渐远。针对当代刻字创作走向,中国书协在“全国第十届刻字展”座谈会上,邀请专家把脉创作走向。大家对现代刻字艺术创作提出不同意见,传统刻字艺术风格和当代书风在现代刻字创作中的表现引起热议。
二 思潮与新作
1.技道并进:提升当代书法的文化含量和精神高度
书法界力倡形式与内容统一,呼唤文化素养的回归。中国书协采取系列措施,大力倡导“技道并进”,督促书家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回归书法艺术的本源。另外,文化内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时刻警醒、不断强化。如何通过常规措施采取科学培养方式,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地提高书家文化品格,是整个书法界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2.理论与实践互动:形成书法评审体系新局面
如何通过展览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更好地引导当下书法创作?这引发了书法界对展赛评选机制的讨论。同时,本年度的展赛评审活动不断完善评审机制,开启评审新规。一是建立展览承办方不再担任评委和监委的“属地回避制度”,使“东道主”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增设文字审读环节,提倡文化内涵,使重技轻文、重形式轻内涵等现象得到抑制。三是评审坚持艺术学术至上,鼓励书法艺术多元化。四是着力解决展赛作假问题。
3.书法队伍的结构:从“高原”到“高峰”的可能
2014年的书法创作,通过老中青三代人得以表现。老年书家文化蕴涵的厚度,中年书家艺术个性表现的力度,青年才俊深入书法传统的深度,汇成了本年度的创作景观。
步入老年的书法名家,他们的书风早为人们所熟悉。沈鹏、欧阳中石、张海、旭宇、孙伯翔等人,厚积薄发,推出新作,在2014年亮点不断,备受关注。中青年书法家的年度创作状态,从展览获奖和入选作品、评委作品、名家个展、专业媒体书家作品专题的发表呈现出来。“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的十位获得者:韩天衡、李刚田、周俊杰、刘一闻、徐利明、张旭光、邱振中、徐本一、张建会、熊伯齐,均有多次担任全国展评委的经历,多为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与教育培训并进的学者型资深书法家,有的还在某一领域卓有建树和影响。
4.书法理论的特色:彰显对当代书法的关注
2014年的书法理论研究继续凸显对当代书法的关注。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和“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的评审揭晓,是对近3年书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大盘点,集中反映当下书法理论研究的现状。学术研究“专业化”特色突出,表现为:论文作者基本上为院校专业背景,有书法本科、硕士或博士、博士后的学历背景;新人不断出现,展示出书学研究的后继有人;获奖者多来自江浙等书法重镇;论文选题小中见大,论文写作规范,讲究现代研究方法的运用。
三 问题与思考
1.曝光“问题作品”:展赛作品的文化内涵备受关注
《中国书法》第11期发表“书法展览评审及机制改进”专题,刊登“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评审中的23件作品,这些作品形式技巧可观,但存在诸多内容和文字问题,作品错讹处被标出并加以说明。这些原本在以往展览中入选甚至可能获奖的作品,因为对作品文化内涵和文字内容的不重视而成为反面的典型。书法艺术是在文字正确书写的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形式,无论如何追求艺术性,都不能忽视文字正确的底线,也不能忽视文字内容的可读性和文学意蕴。
书法作品文化内涵的缺失,还表现在“书法作品制作化”“风格趋同化”“功利化”等方面。“书法制作化”主要是参赛者为应付展赛,吸引评委眼球,在作品外在形式上的精心包装,这种“为展览而创作”的固定思维依然存在。“风格趋同化”使当下展赛跟风现象时有发生,为入展或获奖,模仿他人书体,走所谓的“捷径”,没有自己对书法艺术本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只是做简单的复制。“功利化”现象亦指当下部分书法从事者为获得眼前利益,弄虚作假,或为入展获奖而一稿多投,风格复制,缺乏创新精神。
2.书法团体隐忧:基层书协的苦衷与民间书法组织的乱象
伴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书法组织的现状及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艺术要为人民服务,基层书协最贴近人民大众。民间书法组织作为对中国书协以外的补充,它在促进民间书法交流,繁荣民间书法发展上作出了贡献。在如此众多的书法民间社团中,一些尊重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优秀社团,为弘扬传统书法艺术做出了不懈努力。但也存在以成立“某某书法院团”来提高自己身价,换取经济利益,无视书法艺术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缺乏专业性、学术性的社团,不利于书法艺术的普及,甚至是对书法民众的误导。
3.书法教育的“瓶颈”:书法教育师资培训与书法高考
基础书法教育阶段,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师资数量和师资素质。中国书协“翰墨薪传工程”率先垂范,影响广泛。该公益性活动2014年首批培训选择北京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先行试点,在省会城市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培训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指导,注重书法基本知识与技能,突出书法文化和审美知识。“翰墨薪传工程”专家团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书法家组成,负责培训的指导与评估,制定与修正培训方案和课程。学员为各省市教委负责选派本地中小学从事书法教学工作的一线专职或兼职教师,优先考虑培训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书法教师。
教材匮乏、教学方式混乱,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重要问题。缺乏权威性、合理性教材的现状亟须改善。应该不断改革创新,尽快完善中小学书法课程和教学目标设置,逐步形成规范系统的中小学书法教材体系。同样,儿童书法教学也存在误区,家长对少儿学习书法的意义认识不深,学校对书法教育的不重视,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急功近利等现象亟须解决。
4.书法国际交流的思考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不断为世界关注和认识,中国书法国际化课题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书法艺术,应该不断寻求国际认同、扩大影响。应合理利用“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年”等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把优秀书法作品推向世界。但那些以简单、快餐式的创作理念进行策展参展、炒作包装进入国际交流市场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应全方位、多层次面对中国书法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思考,使之能够与国际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为书法艺术的“走出去”做出扎实努力。
四 趋势与前瞻
1.自媒体时代书法媒体要强化责任和担当
在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共同繁荣的当下,书法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以及各种媒体终端及时了解当下书坛发展动向、获取大量的书法艺术信息。这种书法媒体信息的丰富化、快捷化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促进了当下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书法媒体应以积极的责任感,承担起传承古代书法经典、引领当代书法舆论的重担。媒体在书法与公众之间,如何调整角度,对其自身的内部环境、编辑理念、良知与操守以及如何正确体察“书法正能量”的方向与尺度,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媒体关注的不光是价格、名气、地位等外在因素,最主要是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2.呼唤书法策展人
随着近几十年艺术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策展人在我国艺术界的作用得以凸显。从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到2012年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馆承办的“全国美术馆策展人培训班”,首次对全国美术馆系统人员进行策展培训。如今,一些高校、美术学院在艺术管理和艺术史专业中也开设了相关专业。随着书法产业化的发展,在书法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越来越重要,专业书法策展人的培养受到广泛重视。策展人独特的专业修养和学术理念,利于打造展览的独特主题和思路,决定书法展览的学术方向感与成功与否。
书法艺术的专业化发展呼唤大量书法策展人的出现。在展览的专业化、学术化趋势下,由于理念不同,同一个展览主题对于不同的策展人来说,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呈现方式。书法策展人的出现,展览方式由传统的展厅方式逐渐变成一种主动的文化诉求。一个好的策展理念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象征、是书法展览学术前沿性的表现。书法策展人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对书法艺术深入、独到的理解、一定的书法实践经验,并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学术主张,能够提出国内和国际当下语境中存在的或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3.书法产业的发展走向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一些新兴的交易方式产生,比如新型网上画廊交易,微信、微博拍卖,淘宝拍卖等,而书法作假、监管缺失等问题成为2014年舆论关注的焦点。书法艺术品市场走向健全有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度创新。应该不断培育健康的书法市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书法产业管理体系,推进市场化进程。其次,运行创新。包括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建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理性看待书法的经济行为及其在商业文化中的生存。完善中介服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借力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为丰富书法产业市场提供活力。还有,书法家的艺术创新,应该处理好书法与商业文化的关系,防止被金钱迷失自我,忽视真挚情感的艺术表达,从而放低艺术水准和学术探索精神。
五 活动与交流
书法界充分发挥书法艺术传承文化、雅俗共赏的属性,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活动。2014年9月,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翰墨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以“中国梦”为主题,设计新颖,分为“辉煌千载”“求索百年”“复兴今朝”3个板块,以书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关注社稷民生为创作题材,书法创作者经过数月的修改锤炼,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2014年,中国书协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赴四川雅安、新疆阿尔山、北京301医院、武警陕西省总队、河北秦皇岛等地举办“我们的中国梦——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在西藏、四川绵阳中心学校、山东沂蒙老区等地举办书法进万家活动。
2014年新增“中国书法之乡”7个、“中国书法城”1个、“兰亭小学”4所、创作培训基地3个、中国米芾书法公园1个。有效整合本地书法资源优势,开展一系列的书法惠民活动,通过书法艺术打造文化品牌,推动地方文化建设。
各地书法工作者积极介入社会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主要有:2014年1月,“中国梦、乡村行——写福送春联、书法进万家”浙江书家走进社区;2014年4月,上海市“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举行;2014年5月,“携手人道、关注健康——湖南省红十字彩虹桥第二届名家书画义卖会”举行;2014年6月,言恭达为四川雅安捐献50万元图书;2014年7月,上海市书协一行8人,赴香港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别行政区部队官兵;2014年8月,“爱满天下,关注云南昭通地震”中国艺术创作院组织慈善笔会为鲁甸献爱心……这些书法活动心存大爱、弘扬正能量,在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也为广大书法家提供了深入实际生活、深入人民大众的有效途径,切实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促进了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
书法展览和书学研讨是书法界的最主要活动形式。相比往年,2014年这两大活动形式的数量大幅度削减,体现出务实高效、静心发展的新思路。
中国书协主办的活动依然最具全国影响力,2014年主要举办全国书法大展14项: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作品展、首届“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暨敦煌书法论坛、丝绸之路全国书法展、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首届“欧阳询杯”全国书法展、“生态大连”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第四届中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作品展、第二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作品展、第十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以上展览重视征稿发动和评审改革环节,增加展览的专业学术水准,尽量减少开幕和接待环节。因精炼高效、锐意改革,带动了全国书法活动的清新风气。尤其是在展览评审机制改革上,注重考察作品内涵和文化品位,增加获奖面试环节,在展览开幕的同时安排“名家书法讲座”等活动,引领了书法评审专业学术新风气。
通过不断进行“请进来”与“走出去”活动,开展书法艺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书法的海外传播力度,提高中国书法国际影响力已成为中国书法界的共识。2014年来海内外书法活动交流频繁、成果丰富。
“走出去”的书法交流活动,主要有:2014年4月,中国书协代表团应邀赴日本参加第30届“成田山全国竞书大会”;骆芃芃率代表团参加日本篆刻家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2014年6月,第十回“韩·中·日东洋书艺招待作家展”在韩国首尔举办。2014年8月,中国书协陈洪武率团出席曼谷“第11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2014年8月,吴善璋、李世俊率团出席日本成田山“第4届中日青少年书法交流活动”。2014年9月,“第六届马来西亚—中国书法交流展”在吉隆坡举行。2014年11月,“汉字之美——中国书法展”在加拿大渥太华和多伦多举行,展览共设置“古老中国——汉字时空”“当代中国——汉字艺术”“世界与中国——汉字互动”3个主题图片和文字展,同时展示了欧阳中石、李铎、朱关田、聂成文等书法家的40幅作品。由上海市书协主办的“海派书法全球行”活动,相继走进柬埔寨金边、法国巴黎、德国汉堡、俄罗斯莫斯科等城市。
“请进来”的书法交流活动,主要有:2014年5月,由中国书协、中日友好自咏书交流会主办的“第25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交流展”在北京举办,共展出中日两国书法家书法作品152件;2014年7月,由人民画报社、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等单位承办的“纪念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海峡两岸120位书法家公祭甲午中日战争中遇难的中国同胞”活动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