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7600189005
邮箱:shuhua@lapsang.cn
QQ:4701783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正山堂书画院
中央美院师生为劳模造像
发布时间:2015-5-18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1515

“和劳模的手握在一起,心就沟通了”

——中央美院师生为劳模造像

活动现场

4月26日,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享殿广场一大早就人头攒动,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由北京市总工会、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为人民服务·为劳模造像”大型活动正在此地举行,开幕式还没开始,师生们笔下、手上的作品已有了几分神韵,无论是国画、油画、素描还是水彩、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创作,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此次活动,共有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200余名师生为100余名劳动模范代表造像。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为劳模造像是一次中央美院师生们向首都劳模表示敬意、向劳模学习的艺术实践活动。“师生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劳动人民文化宫,和劳模交流互动,有的劳模告诉我,和艺术家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心就沟通了。有的老师也说,和劳模握手,心也沟通了。为劳模造像,不仅展现了劳动人民在社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和他们的精神风范,更是一次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方向的实践活动。”范迪安说。

送给劳模们的节日“礼物”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中心护士长王克荣的事迹和艾滋病相关。“我1997年开始从事和艾滋病相关的工作。一些人对这种新发传染病不是很了解,歧视的态度比较明显。为此,我除了做好自己本身的护理工作外,还增加了对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并接纳艾滋病患者,以使他们能够正常地生活和工作。”王克荣说,“‘与爱同行,共享生命’是我们不变的工作理念”。

奖章挂满了衣服的左半边,在旁人看来,劳模们该是作出了多么大的贡献,而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的先进事迹都基于再普通不过的本职工作。127路公交司机刘美莲,一身蓝色公交制服,在现场格外抢眼。“我喜欢每一站都站起来用微笑迎送乘客,车厢像自己的家一样,就想着怎样去美化它,乘客手摸着很凉的地方,我就缠上胶带,座位上铺上小棉垫,车厢内摆上小绿草,让乘客一上车就感觉回到家一样。”在刘美莲看来,这次为劳模造像,就像“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送给她的礼物一样。在场的劳模作为农业、科技、环卫、教师、司法、医护等各个行业的优秀代表,他们都表示,荣誉不是自己的,而是自己所代表的整个行业的。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认为,为劳模造像实际上也是一首对劳动的赞歌,用美术的形式传播和弘扬正能量。而艺术家孙景波亦认为,劳动模范是真正的时代英雄,他们应该成为艺术家创作活动中的重要表现主体,以此来记录这个时代的变化。


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

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历史上,关注人民、为劳模造像一直是美术创作最为主流的命题之一。而作为全国顶尖的美术类高等学府,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就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表现“劳模”主题的作品。徐悲鸿、吴作人、李桦、侯一民、林岗、靳尚谊等著名艺术家都有这一主题的作品成为经典。在劳模形象的塑造上,艺术家们探索出了英模速写、群英会以及描绘劳模的业务能力、个人品质等等形式。

活动当天,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来到现场,从结构、比例、色彩的运用等方面对美院师生的创作进行现场指导。他认为,为人民造像、为劳动造像在中国美术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改变了艺术的审美,“我国一直是历代帝王、文人、士大夫控制文化,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艺术开始为人民服务,多数的劳动人民成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劳动人民朴素、苍劲、大方自然的美感就出现了,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走进生活,为劳动者造像,是中央美术学院优秀的传统,我们要把这种传统推向新的高度。这是一种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方式,可以让年轻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劳动者,从劳模身上学习更多精神价值。此次现场活动,是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画的不仅仅是对象本身,而是通过与劳模交流,使师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光荣,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精神风采,把艺术创作的激情表达与社会的贡献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在艺术人才的培养上,中央美院越来越重视学生如何在艺术实践中增加艺术感受并把现实的感受升华到艺术创作中。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现实、了解社会,特别是了解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范迪安认为,这样的活动对青年画家综合素质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图 记者 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