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7600189005
邮箱:shuhua@lapsang.cn
QQ:4701783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正山堂书画院
“作者至今未定论、绝品佳作千年传”——(传)张旭《古诗四帖》
发布时间:2023-2-16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1     浏览:236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张旭《古诗四帖》全卷



张旭,字伯高,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盛唐时人。初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一作率府长史,人称张长史。张旭平时豪放纵意,性情癫狂,所以人称“张颠”。此外,张旭在诗文方面也颇有成就,与包融、张若虚、贺知章并称为“吴中四士”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张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图片


图片

(传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古诗四帖》五色笺墨迹本,全卷纵29.5厘米,横603.7厘米,凡40行188字,无款。其内容是南北朝庚信的两首《步虚词》、南朝宋谢灵运的《王子晋赞》与《四五少年赞》,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释文: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谢灵运王子晋赞: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图片

董其昌题跋


《古诗四帖》从北宋入藏宫廷并收录于《宣和书谱》中,再经明代学者、收藏家项元汴、丰坊、董其昌的鉴定,后又被清宫收藏并收录于《石渠宝笈》中。
北宋时认为它出自谢灵运手笔,丰坊和项元汴在《古诗四帖》帖后的跋语中都说见过北宋嘉佑年间的拓本,题为“谢灵运书”。丰坊提出了若干疑问,指出谢灵运的生活时代要远早于庾信,谢灵运不可能预先写庾信的诗,否定了“谢灵运真迹”之说。
董其昌认为“狂草始于伯高,谢客时皆未有之”,言其曾亲见张旭草书《烟条诗》和《宛陵诗》,《古诗四帖》与此二作系同一笔法,故认为《古诗四帖》乃为张旭真迹,首创“张旭真迹”之说,但乾隆时的《石渠宝笈》还是将其定为“伪张旭书法”。


图片


图片

丰坊题跋


谢稚柳认为《古诗四帖》的风骨神采和明詹景凤《东图玄览》中对《宛陵诗》的评价如出一辙,故应为张旭真迹。另外,谢稚柳从颜真卿、怀素的传世墨迹中找到了一些和《古诗四帖》的在用笔、结体和笔势上有很多相似、相同的信息,显示了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谢稚柳认为《古诗四帖》为张旭真迹。
另外,当代启功、徐邦达、杨仁恺等先生都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观点。如启功《旧题张旭草书古诗帖辨》认为《古诗四帖》是北宋真宗时期的作品;徐邦达从考证的角度,诸如题款、印章、装裱、著录等等对《古诗四帖》进行研究,认为《古诗四帖》非张旭真迹。杨仁恺在对《古诗四帖》的研究上也不乏真知灼见,他在1978年《书法》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试谈张旭的书法风貌和关于〈古诗四帖〉的初步探索》一文,力主张旭真迹说,他的观点被大学课本和国家书刊所采用。


图片

(传)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古诗四贴》用笔圆头逆入,锋行画中,运笔使转近乎篆法。行笔点画间,则近乎隶法。因此,他所写出的线条,饱满含蓄,柔中寓刚,直中有曲,动中有静。《古诗四帖》用笔最明显处,是于行笔中多翻转锋面,顺逆转挫,去而复回。因此,锋得以立于画中,力得以显于画外。
《古诗四帖》从实处看,笔划中筋骨具备,粗能遒润,细则挺拔,苍老生辣,刚柔相济。从虚处看,字本身的结构,字与字之间,以至整幅布白正可谓“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可通风”,充满了以疏为风神,以密为志气的特点。《古诗四帖》转笔画较多,且又忽长忽短,时粗时细,既正复斜,骤方骤圆,又要承上启下,连绵不断。


图片

(传)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古诗四贴》草法法度谨严,有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
《古诗四贴》章法如夏云出帕,逸势奇状,万峰连绵,深山幽谷,又如千树茂荫,群松挺立,雄伟峻拔,气象万千。在变化处理上,其规整处,行有行气,端若引绳。其跌宕处,又如晚鸦归树,攒三聚五,变化莫测,妙不可言。其章法布局乍看似缺规整,而规整自在其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