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7600189005
邮箱:shuhua@lapsang.cn
QQ:4701783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正山堂书画院
“东坡之兰亭,文书双璧”——苏轼《前赤壁赋卷》
发布时间:2023-2-16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1     浏览:486



图片


图片

苏轼《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是苏轼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前赤壁赋》书法上被誉为东坡之“兰亭”是苏轼最有名的文章之一。可谓“书文双璧”


元丰六年(1083),好友傅尧俞请苏轼为他书此文。所录即是苏轼《前赤壁赋》。同年十月十五日,苏轼与杨世昌再游赤壁,写下《后赤壁赋》一文。


苏轼自跋: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轼白。”




图片

图片

苏轼《前赤壁赋》局部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图片


图片

苏轼《前赤壁赋》局部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图片

图片

苏轼《前赤壁赋》局部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一洗魏晋唐人的高华风貌,潇洒姿态,精美仪容,轻灵音调,而以“偃笔”、“正锋”、“聚墨”,作丰腴肥厚的“苏体”。这是对以《兰亭》为代表的传统书法观念的挑战,也是对苏轼自己在黄州以前奉二王家法为圭臬的早期书法的革新。




图片


图片

苏轼《前赤壁赋》局部

东坡到黄州后,多用颜鲁公笔意,书法渐趋丰厚,观其笔画肥厚,而笔力健劲,运笔不失法度,然而布白极为宽绰,结体略成欹斜,庄重中又带有飘逸的雅致,加之以藏锋敛锷,高简多姿,正气凛然不可犯。实是二王与鲁公书法的巧妙融合,而自成一体的风格特色。


此帖字体大小虽错落布置,笔画粗细提按明显,然丝毫不觉突兀悬殊。行与行之间距离相仿,整篇气息却布满轻重缓急的变化带来的节奏感。虽为楷书,字字独立,但仍不乏行书意味,体现了苏轼擅于行书的本色。




图片

苏轼《前赤壁赋》东坡自跋


据东坡自云:“是去岁作此赋,未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而已。”


董其昌激赏《赤壁赋》,有云:“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


董氏观点鲜明,言之凿凿,无论文章书法皆属宋代第一,确为对此诗文与书法的极高赞誉。笔者亦深信,此“坡公之兰亭也”是一代典范,亦是东坡书风的精华所在。






--END--